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改良野放疗剂量学和近期疗效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改良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通过改变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常规放疗靶区范围,评估改良野小靶区的剂量学优势,为直肠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范围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科行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23例,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将23例患者的 CT定位扫描图像资料导入3D-TPS工作站,医师在同一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勾画治疗组和对照组放疗范围。两组靶区分别制定5野IMRT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x/5W,分别评估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在剂量学上的差异。  结果:  1、两组靶区的IMRT治疗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治疗组适形度指数CI值(0.82±0.02)和对照组CI值(0.81±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治疗组剂量均匀性指数HI值(1.05±0.06)和对照组HI值(1.06±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数据显示两组治疗方案在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方面均能满足要求。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上可以发现治疗组等剂量线更陡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组放疗能明显减低正常组织器官受照体积和剂量。在小肠和结肠的受照绝对体积(V10~50Gy)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小肠在治疗组V15Gy受照射绝对体积减少约69.9%,受照射平均剂量减少在63.0%左右。在骨盆的受照体积(V10Gy~50Gy)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受照射平均剂量减少在28.2%左右。膀胱和结肠的受照射剂量上也有明显优势,在股骨头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新辅助放疗,两组靶区使用IMRT治疗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安全可行。改良野小靶区放疗可以明显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和体积,特别是对小肠和骨盆的保护作用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在耳鼻喉疾病危害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体系优化调整的背景下,探究耳鼻喉科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情况,为优化调整费用结构、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东
背景:众所周知,高等脊椎动物成熟期CNS损伤后难以再生恢复,推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中枢神经元本身再生能力有限;CNS内的神经元所生存的外部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再生抑制因子的影响
目的 构建携带针对EBV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的pSUPER.retro.neo gfp 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筛选出稳定产毒的细胞克隆,探讨LMP1特异性沉默对EBV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随着越来越多基因被测序和克隆,各种新型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数目不断增加,它们的保存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备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如果以常规的繁殖方式来维持这些种系,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窗口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贵州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不可手术的晚期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
目前,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强调以化疗为主,结合螺蛳控制、健康教育等手段来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虽然,化疗在我国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很好作用,但面临着再感染及抗药性等问题。鉴于疫
目的 评价CAD/CAM制作的氧化锆无饰瓷全冠与传统铸造纯钛冠在临床后牙冠修复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98例患者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助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下,实施精准护理对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根据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的护理特点,通过多学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