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改良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通过改变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常规放疗靶区范围,评估改良野小靶区的剂量学优势,为直肠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范围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科行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23例,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将23例患者的 CT定位扫描图像资料导入3D-TPS工作站,医师在同一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勾画治疗组和对照组放疗范围。两组靶区分别制定5野IMRT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x/5W,分别评估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在剂量学上的差异。 结果: 1、两组靶区的IMRT治疗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治疗组适形度指数CI值(0.82±0.02)和对照组CI值(0.81±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治疗组剂量均匀性指数HI值(1.05±0.06)和对照组HI值(1.06±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数据显示两组治疗方案在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方面均能满足要求。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上可以发现治疗组等剂量线更陡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组放疗能明显减低正常组织器官受照体积和剂量。在小肠和结肠的受照绝对体积(V10~50Gy)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小肠在治疗组V15Gy受照射绝对体积减少约69.9%,受照射平均剂量减少在63.0%左右。在骨盆的受照体积(V10Gy~50Gy)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受照射平均剂量减少在28.2%左右。膀胱和结肠的受照射剂量上也有明显优势,在股骨头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新辅助放疗,两组靶区使用IMRT治疗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安全可行。改良野小靶区放疗可以明显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和体积,特别是对小肠和骨盆的保护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