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价值认同是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逻辑起点,因此,深入系统的分析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是完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群体具有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特点,是最具可塑性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否,事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工程的成败。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以价值认同规律为主线,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面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发达国家构建国家价值观中的经验教训、实现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良好认同效果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重点对天津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整体上呈现高度认同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理论认知欠缺、虚假认同等问题。经过深入分析,本文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是一个世界问题,各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尤为注重对本国国民核心价值观的型铸。论文总结归纳了发达国家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基本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应当从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学校教育方式、强化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三方面加以借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凝聚国家力量、建设强大中国的重要工程。论文在研究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使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拓展知识普及路径,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新兴互联网载体,实现认知的生活化状态;其次要创新情感融入路径,以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立足点、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把握价值引导的正确方向,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最后要丰富行为实践路径,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实践中实现认同效果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