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整体教育有着承接作用,同时义务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的政策重视和财力的大力支持。尤其近几年国家对于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财政倾斜力度增加较为明显。在国家财力倾斜下以及内蒙古地区自身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义务教育现阶段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取得成效明显。但值得重视的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义务教育财政支持结构分配不公平、财政支出力度减缓等。据此本文以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现状与产出绩效水平为切入点,旨在实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分析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现状以及绩效水平(即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公平性、效率性和满意度);二是根据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建议,从而提高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
本文立足内蒙古义务教育的现实情况,首先,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等概念进行详细界定,以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以及教育财政公平和效率理论为依据,为研究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义务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指标分析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产出水平;再次,利用泰尔指数、DEA的实证模型以及SPSS22.0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即公平、效率、满意度。最后,对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速度放缓,与经济增长水平不成比例且呈下降趋势。二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经费的分配存在不合理,公用经费的分配比例存在上升空间而教育级次方面初中的投入力度更强以及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支出的城乡差距仍然明显。三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产出水平整体提高,教育级次存在不平等程度要高于城镇和农村的不平等程度;在效率水平上,小学的效率低于初中。因此,提出建议如下:继续保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配结构、加快义务教育财政资金分配标准和软指标建设等。
本文的创新在于突破以往研究财政支出绩效一般考虑公平或效率或者二者结合为主的方式,加入了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即满意度更加全面的分析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不仅结合城乡之间探讨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同时充分考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层级上的平等性,使得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研究更加充分和完整。
本文立足内蒙古义务教育的现实情况,首先,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等概念进行详细界定,以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以及教育财政公平和效率理论为依据,为研究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义务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指标分析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产出水平;再次,利用泰尔指数、DEA的实证模型以及SPSS22.0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即公平、效率、满意度。最后,对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速度放缓,与经济增长水平不成比例且呈下降趋势。二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经费的分配存在不合理,公用经费的分配比例存在上升空间而教育级次方面初中的投入力度更强以及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支出的城乡差距仍然明显。三是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产出水平整体提高,教育级次存在不平等程度要高于城镇和农村的不平等程度;在效率水平上,小学的效率低于初中。因此,提出建议如下:继续保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配结构、加快义务教育财政资金分配标准和软指标建设等。
本文的创新在于突破以往研究财政支出绩效一般考虑公平或效率或者二者结合为主的方式,加入了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即满意度更加全面的分析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不仅结合城乡之间探讨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同时充分考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层级上的平等性,使得内蒙古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研究更加充分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