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关系着公共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开放、自由的信息化社会需要开放、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随着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等新兴事物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变革,档案馆的公共服务也必须适应环境的改变,满足并创造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这也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充分回应。在实践中,公共档案馆在做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展自身的视野,切实将“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各级档案部门坚持“服务为先”战略,切实从方便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出发,从而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本文针对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展开全面论述,并对如何培育与提升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重点论证。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培育与提升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进行知识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实力、树立品牌形象、参与记忆构建、引进多元开发主体等。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公共档案馆概述。公共档案馆是在原有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公共馆藏资源建设、突破原有馆藏范围、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以现代技术加强建设、以紧密与社会和公众的联系等方式挣脱原有工作模式与理念的束缚,展现开放、主动、服务的品牌形象的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的最根本属性在于“公共性”,其职能在于为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服务。第二,公共服务概述。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为国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公民提供信息权保障;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开展编史修志、满足公众学术研究、休闲娱乐等的需求。档案馆公共服务需要在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利用平台、资源整合等方面夯实公共服务基础。目前,公共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在观念、资源、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弥补不足的同时要从拓展服务范围、挖掘整合档案信息、继续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三个方面开拓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第三,培育与提升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档案服务体系是培育与提升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档案服务体系应包括管理制度、监督条例、评价体系、法律规范等,服务体系贯穿于档案馆工作始终。针对档案服务所采用的方式与服务对象,分别采用“人——机”模式或者“人——人”模式。档案馆服务体系不仅是档案馆自身的行为,既要做好服务体系内部的融合,同时也要考虑与其他档案馆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机构、与社会服务的融合问题。与此同时,从知识管理、文化建设、内外兼修、参与记忆构建、引进多元开发主体等方面设计档案馆公共服务培育与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