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西方,它的产生是为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最初之所以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是因为英美法系国家实行所谓的“一元制”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缺乏对股东监督。虽然我国实行“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同样存在监事会监督不利的情况。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中,作为完善公司科学化运作、监督约束管理层、制衡控股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已将近十年多的时间,其运行是否有效一直都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对独立董事制度中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独立董事是否真的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益,二是独立董事是如何发生作用了。国内外学者从盈余管理行为、舞弊行为、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从这些研究结果发现很多学者认为在实践中独立董事制度的是否并不像理论上能有效的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盈余质量作为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一种手段,独立董事制度其中的作用就是提高盈余质量,本文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本文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整篇文章的构架。本文对独立董事的考查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对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发挥作用的效果究竟如何。二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如何改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盈余质量。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本部分首先介绍独立董事概述,其次是独立董事制度理论观点,最后是独立董事引入的收益与成本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质量相关性进行分析。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公司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制度在健全企业经营的同时,弱化监督机制的,容易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和增加代理成本。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董事会,其目的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不在所受聘公司担任除董事及董事会内职务以外的其他职务,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比例以下(有的国家规定不得持有公司股份),并与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实质性利益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的含义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的非执行董事或称在董事会中引入外部独立董事的一种安排。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核心。只有在保持独立性前提下,能够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对公司的有关问题独立地做出判断和独立地发表有价值的意见,才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作用。独立董事通常具有两大职能:一是监督职能,客观、公正监督和评价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二是咨询职能,出任独立董事多是有专家学者或者企业家,具有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公司董事会决策过程提供科学建议和帮助。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是否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论基础:代理理论、现代管家理论和环境依赖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管理者(代理人)会牺牲所有者(委托人)利益为自己谋求私利。为了减少这种代理成本,一是经济激励,二是监督。无论是在“二元”治理模式下还是在“一元”治理模式下,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都能增加董事会的独立,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现代管家理论认为管理者会象管家一样管理好所有者的财产,经理阶层的利益目标和股东的利益是相一致的。因此管家理论认为在公司治理安排上不应该仅仅依赖监督和物质激励,更应通过充分授权,发展一种相互合作、完全信任的关系。因此认为不应该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而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将企业外部的竞争性环境与董事会的有效性联系起来,认为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环境、竞争需要决定董事会的结构问题。独立董事可以减少代理成本和内部控制行为,增加公司可用资本,提高董事会决策能力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潜在收益;同时独立董事也会增加成本,如监督成本、信息成本、决策成本和额外代理成本等。本文从认为影响盈余质量主要受盈余管理和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影响,从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质量相关性分析。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从这章开始进入本文的核心部分,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盈余质量的相关性实证分析,本文选取的样本对象主要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房地产行业。之所以选取房地产行业是该行业收入和费用会计确认原则,更容易对进行盈余进行操纵,影响盈余质量。本文选取三个盈余质量衡量标准:盈余管理程度(DA)、盈余激进度(EA)和盈余平滑度(ES)。使用修正后的Jones (1991)的模型来计算盈余管理程度,把盈余管理的绝对值ABS (DA)作为衡量盈余质量的指标。盈余管理绝对值越大,其盈余质量越低。盈余激进度(EA)和盈余平滑度(ES)值越小,说明盈余质量越可靠。本文选取独立董事的专业性(ACCFIN),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IND),独立董事相对报酬(COM)和独立董事参会次数(FER)作为独立董事特征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审计委员会(AUDCON)、公司规模(FSIZE)、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DEBT)、股权性质(STATE)、股权集中度(HER5)和信息披露年度(YEAR)。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主要是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和并对提出建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大多数都有具财务或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在我国的董事会中已经达到一定的比例。从独立董事津贴与前三位高管薪酬的均值之比来看,津贴无论是在各个公司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年度之间变化都还比较平稳。关于独立董事参加会议次数,不同的公司之间有较大差异。.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衡量盈余质量三个变量之间在5%水平上相关,说明可以从不同侧面衡量盈余质量。而变量相关性不大,说明不存在共线性。回归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专业背景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独立董事相对报酬和参会次数未得到全部支持,但它们影响盈余质量。独立董事相对报酬越高和参会次数越多,盈余质量就越高。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独立董事制度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同时运用盈余管理、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作为衡量盈余质量的指标,验证我国上市公司房地产行业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质量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