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庭戏婴图》这幅作品呈现的主调是儒雅之美,它并非世俗的,而是一个具有较高修养和水平的画家的作为。它以独特的表现力度,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与研究价值。本文在以往美术史对苏汉臣《秋庭戏婴图》研究、美学对虚与实探究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这幅作品绘画元素与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其中虚与实的处理,尤其是对画作中虚的作为做研究。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上,“实”主要是指画面上可观察出的元素,包括构图、造型、线等;“虚”主要是指画面上具有可意会性的元素,一般存在于若有若无之间,或是涵蓄在作品呈现出的文化属性中。虚和实相互存在于画面的各个元素之中,不仅包括技术层面、意境层面,还能体现出文化涵养。研究目的是寻找这幅画为何能够作为宋代院体人物画较高成就的代表作品之一,并揭示其独特价值对当今绘画创作的启示。本文核心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秋庭戏婴图》的概述、虚与实在中国画中的共性概念、《秋庭戏婴图》的绘画元素中虚与实的具体研究、研究《秋庭戏婴图》中虚与实的实践意义。首先,在分析画面上从作品的历史背景、画面内容、画面深意来分析这幅画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其次,从共性上给虚、实的概念下定义,并通过研究多幅同类绘画作品中的绘画语言,阐释何谓绘画中的虚与实。再次,针对《秋庭戏婴图》中的各个绘画元素,从绘画本体上去挖掘其表现水平和内在魅力。在这一版块结合其他作品比对分析并探寻它的独特性和价值。最后,从文化属性和技术结构角度分别判定《秋庭戏婴图》中虚与实的表现价值,并揭示研究其价值对以后绘画引起的效应,以及对当今绘画创作实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