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已成为目前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它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旅游者旅游休闲度假与科普文化的需要,丰富了旅游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实现了古城镇从原来的生产、生活功能向旅游服务与综合科研等多功能的升级,促进了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就业与增收。但是,目前我国古城镇旅游正处于不断发展的上升期,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商业化、雷同化现象严重;同时,当前学术界对古城镇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上,在定量分析方面存在短板。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古城镇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及边界划分,将平遥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经济发展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建了平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平遥古城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八种模式,即平遥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传统型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T模式)、经济发展高效型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E模式)、资源环境保护型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RE模式)、社会文化兼顾型发展模式(以下简称SC模式)、经济-资源环境优先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E-RE模式)、经济-社会文化优先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E-SC模式)、资源环境-社会文化优先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R-S模式)、经济-资源-社会协调型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E-R-S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经济-资源-社会协调型旅游发展模式(以下简称E-R-S模式)能实现平遥古城的全面最优发展,并以WSR系统方法论为指导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