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电影衍生品“小黄人”与“胡巴”的个案研究,探究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发展方向。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相关学术背景、理论依据,提出研究方法。第二章以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受众、产品品类和产业链为切入点,梳理和分析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从受众角度分析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是基于买方市场,且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次从产品品类角度出发,分析电影衍生品发展现状、品类标准和品类市场需求,提出“全品类”的多样化发展策略。最后从产业链角度对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两种可行模式,“嵌入式”模式与“集成生产”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如何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对自身进行研究。第三章聚焦于两个成功的电影衍生品案例——“小黄人”与“胡巴”,试图从形象解读和电影衍生品开发与营销对比的角度探析两者的成功要素与差异。通过聚焦电影衍生品具体案例,透视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营销的不足。最后一章从当前文化和消费语境下的中国电影衍生品入手,探索包括培养电影衍生品先期开发意识、电影衍生品产业投融资等中国电影衍生品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电影衍生品是一种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文化商品,电影衍生品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完整性。现阶段,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起步阶段,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的困局主要在于没有做到对于潜在消费者群体的正确认识和市场细分,且在产业链和市场开发等层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然而,在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张和产业升级、电影产业衍生品意识觉醒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助推下,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