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残疾儿童作为特殊的儿童群体,因生理的特殊性,倍受社会关爱。如何改善残疾儿童因生理因素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使其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儿童游乐设施设计还不能完全满足残疾儿童的社交、娱乐需求。为此,本文试图借助游乐设施的设计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与社交平台,结合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引入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设计理论,探索并设计出可满足残疾儿童社交、娱乐需求的无障碍游乐设施;本文以儿童转椅为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设计,可供其他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期望该研究能为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助力,为无障碍设计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儿童在成长各个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选取3-6岁的肢体残疾儿童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残疾儿童的心理、行为差异性分析,总结出残疾儿童的心里行为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心理及社交需求分析,包括内心自我认同的构建、外在娱乐社交的建立等,为本文儿童游乐设施设计明确了设计方向。2.对儿童游乐设施现状进行分析。首先,按游乐设施的功能划分对现有游乐设施进行了分类,包括功能型游乐设施和去功能型游乐设施等;其次,有针对性的对现有游乐设施在色彩、材料、表面加工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出残疾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需求,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CMF理论研究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通过对CMF构成元素,即: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的研究,结合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得出CMF理论在儿童游乐设施设计中的价值,包括:色彩的心理治疗价值、材料的健康价值等,从而为本文的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4.基于CMF理论的残疾儿童游乐设施设计。根据对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及CMF理论的研究进行设计实践,包括对使用场景的定位、目标人群定位、色彩定位、材料定位、表面处理工艺定位、空间设计分析等;在该部分设计实践中,本文以转椅为例进行多个方案的草图设计,同时结合残疾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最终设计出较合理的可供残疾儿童使用的游乐设施,并对设计模型图进行展示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