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的MRI敏感序列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人体软骨的 MRI 序列,寻找其敏感序列并探讨其在关节软骨急性创伤及软骨类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 2004 年 3 月至 2005 年 1 月间有明确膝关节外伤者 76 例,高度怀疑软骨类肿瘤者 7 例,行 MRI 检查。所用设备、序列、影像分析方法及统计学方法如下: (一)MR 扫描技术: 1.检查方法:应用 GE 公司 Signa 1.5TMR/i 进行检查。依据病变部位选用膝关节线圈或表面线圈,常规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 2.MRI 序列:所有膝关节外伤病例均采用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1 加权像(FSE-T1WI)、抑制脂肪的快速自旋双回波质子和 T2 加权像 ( FS-FSE-T2WI/PD )、 抑 制 脂 肪 的 三 维 快 速 扰 相 梯 度 回 波(FS-3D-T1*-FSPGR)、反相位 T1 加权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UnilateralT1-Special-3D- FSPGR)、T2*梯度回波(GR)以及横断面抑制脂肪的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像(FS-FSE-PD)。对软骨类肿瘤病变,加用快速自旋回波 T2 加权像(FSE-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b 值取 300 s/mm3进行扫描。 (二)影像分析方法: 1.对急性膝关节创伤的 MR 各序列图像做出病变分级诊断,分析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的 MR 征象,所有 MR 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对照。 ·2·2.对软骨类肿瘤病变在 MR 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进行分析,对外生软骨瘤软骨帽的厚度作 MR 测量并与大体标本测量值相对照。(三)统计学方法:采用双盲法计算出各序列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 CNR)以及诊断软骨缺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 Kappa 值。采用 SPSS11.5 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 u 检验。CNR 的绝对值小于5 为“差,”5~10 为“一般,”10~20 为“良好,”20 以上为“极佳” 。 Kappa值≤0.4 为一致度较差,0.4~0.75 之间为一致度良好,Kappa 值≥0.75为一致度极佳。结果:76 例中 MRI 诊断软骨损伤 45 例,其中 31 人 32 例次做了关节镜检查,7 例软骨类肿瘤均用 MRI 敏感序列作出正确诊断并经病理证实。(一)MR 敏感序列:1.FS-FSE-T2WI、FS-FSE-PD、FS-3D-T1*-FSPGR 及 UnilateralT1-Special-3D-FSPGR 序列的 SNR 分别为 5.75±0.47、51.57±2.28、43.96±5.23 和 45.00±10.18。FS-FSE-T2WI 与其他三者 SNR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三个序列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 0.05)。2.将矢状面和横断面的 FS-FSE-T2WI/PD 结合分析,其诊断的敏感度为 91%、特异度为 99%、准确度为 97%、阳性预测值为 98%、阴性预 测 值 为 94% , Kappa 值 为 0.80 ; FS-3D-T1*-FSPGR 和UnilateralT1-Special-3D-FSPGR 诊断的敏感度为 81%、特异度为 97%、准确度为 95%、阳性预测值为 96%、阴性预测值为 87%, Kappa 值为0.71。两组 Kappa 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u=9.46,p<0.05)。(二)软骨损伤的MR征象:1.急性软骨损伤的 MR 征象:(1)软骨局限性轻度增厚,其内信号异常;(2)压缩性骨软骨骨折,表现为软骨及软骨下低信号线的局限性内陷,软骨下斑片状 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影;(3)软骨表面部分缺失,凸凹不平或软骨全层缺失,边缘锐利,伴有软骨下低信号线模糊;(4)软骨连续性中断,游离端呈瓣样掀起,软骨与软骨下骨之间被线样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酶自动生化分析法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锌含量。探讨碳酸酐酶法检测锌的方法学性能并将建立的方法进行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实验验证我们前期预测的miR-192-5p能否调控SCN5A基因3UTR区域。之后又研究了miR-192-5p对钠通道电生理性质的影响以及对SCN5A基因转录和蛋白
前言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死亡并导致长期残疾的三大原因之一。脑梗死又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后,因梗死灶中心神经细胞死亡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至今尚缺乏真
目的:了解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抑郁发病与求助中的作用,以期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有利于早期预防与诊断、治疗。 结论:女性、学习优等生、人际关系不良、早年有负性生活经历(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