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 HBCDs)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与放大、长距离迁移性以及高毒性,是广泛应用的一类溴阻燃剂。1998年人类第一次在鱼和沉积物中检测到了HBCDs,随后陆续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到了HBCDs。中国对于HBCDs研究相对较晚,海洋是HBCDs污染重要的汇,其污染状况倍受关注。而北黄海近岸因其较为严重的石油烃类、工业等污染成为中国有机物污染相对较严重区域之一,因此该海洋区域成为了被关注的热点区域,而对于北黄海近岸海洋环境中HBCDs污染状况还鲜有报道。为此本文采用HPLC-MS/MS研究了黄海近岸典型区域中水体、沉积物、生物体样品中HBCDs分布状况,并分析了北黄海近岸生物体中HBCDs富集状况。因海洋沉积物是各种介质中HBCDs最为重要归宿之一,本文还利用北黄海近岸沉积物中微生物对HBCDs进行降解,研究其降解规律,并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得到5株能够以HBCDs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研究其降解效果,主要获得的结果如下:结果表明水体中HBCDs含量为0.1~2.2 ng·L-1,平均含量为0.6 ng·L-1;沉积物中HBCDs含量为0.6~24.8 ng·g-1,平均含量为6.4 ng·g-1;生物体中HBCDs含量为0.9~67.1ng·g-1,平均含量为11.9 ng·g-1。三种介质中都是以γ-HBCD为主,说明黄海北部近岸HBCDs主要来源是工业用HBCDs。富集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近岸海域生物体中HBCDs生物富集性较强,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海洋沉积物中好氧微生物对HBCDs降解结果表明,其降解半衰期为38至61天;在120天中HBCDs共降解了72%;从HBCDs降解图谱可以明显看出HBCDs在不断减少。另外,从北黄海近岸沉积物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了5株能够以HBCDs为唯一碳源的HBCDs降解菌株,分别命名为CTF711-A、 CTF711-C、 CTF711-D、CTF711-E、 CTF711-X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依次鉴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微杆菌(Microbacterium)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同时以HBCDs为唯一碳源将五株菌分别培养与混合培养的结果表明其混合菌株降解率最高,表明混合菌株对HBCDs的降解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