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中国罗甲螨科Lohmanniidae的系统分类研究论文。论文概述了该科国内外研究历史、经济意义、分类特征及研究方法,在系统分类的基础之上对该科的地理区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本文共鉴定、整理并记述中国罗甲螨科14属32种(亚种),包括1新属、6新种、1中国新记录亚种,编制了中国罗甲螨科分属、分种检索表,对新属及所采集到的19种(亚种)做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绘制了形态特征图。发现的新单元、新记录如下: 新属1个:拟缺刺甲螨属Parapaulianacarusgen.nov.。 新种6个:短毛麦罗甲螨MeristolohmanniaabbreviataChen,YangetXie,2010、太白混居甲螨Mixacarustaibaiensissp.nov.、杨氏丘疹甲螨Papillacarusyangisp.nov.、龙岩拟缺刺甲螨Parapaulianacaruslongyanensissp.nov.、孔林毛罗甲螨Vepracaruskonglinensissp.nov.、井冈山毛罗甲螨VepracarusjinggangshanensisChen,YangetLiang,2010。 中国新记录种1个:穴弱混居甲螨MixacarusexilisfoveolatusAoki,1987rec.nov.。模式标本及研究标本均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初步分析了世界罗甲螨科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的归属及中国罗甲螨科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和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分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世界罗甲螨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罗甲螨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有3种区系类型,其中东洋界的种类最多,共计25种,占78.13%;东洋界和古北界都有分布的种类6种,占18.75%;古北界的种类共计1种,占3.13%。在中国地理区划中,中国罗甲螨有12个区系型,其中以华南区种类所占比例最高,共计10种,占31.25%;其次为华中区6种,占18.75%;华中-华南区4种,所占比例为12.50%;西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和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各2种,所占的比例为6.25%;华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南区、华北区-华中区-西南区和华北区-东北区-华中区-西南区-华南区各1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13%;蒙新区和青藏区无种类分布。在对有罗甲螨记述的19个省份的种类统计结果表明,海南省、广东省和浙江省种类最多,均达到8种;湖南省有7种;安徽省和云南省各有6个种;福建省、贵州省和江西省各有5种;重庆市、广西省、上海市和台湾省各有4种;江苏省有3种;北京市和陕西省各有2种;吉林省和四川省均有1种报道。这与我国罗甲螨研究地区不平衡也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