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辨率三维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于体绘制算法实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一般都比较庞大。在光线投射算法的实现过程中,垂直于光线投射方向的数据切片上,存在着多个数据映射到同一个像素点的情况,无法直接显示。本文第一个实验中,使用小波对三维数据体分解。通过做多次小波分解将原数据体抽稀,直到分解后的数据体与像素点的映射比接近1,然后进行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三维数据体显示。小波分解理论,不仅能够使得分解后的数据体仍然包含原数据体的主要信息,而且还能除掉原数据体的噪声信息。此实验也有效的印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根据计算机图形学中的LOD(细节层次)原理,将原始数据用小波变换进行尺度分解。根据需要的显示比例,用相应精度的数据进行可视化计算。既能有效减小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又能保留该精度下的主要信息。本文第二个实验实现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多分辨率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查看不同分辨率下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显示。当需要查看某块区域的具体细节时,可以通过提高精度来查看该区域的细节信息;当需要查看地质层的整体轮廓框架而不太需要非常关注细节时,降低显示精度,使得研究对象转移到整体,查看整体框架信息。上述思路的实现,不仅能够提供一个三维数据体的可视化平台,同时也能够调节精度,观察可视化图像的不同精度层次的地质层信息。对于地质的勘察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基础设施、自组织的无线网络。它衍生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众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通过无线自组网方式,完成分布式感测
3D-HEVC中引入深度图实现更好的视图合成。针对深度图的特点3D-HEVC在深度图帧内模式选择过程中增加了深度建模模型(Depth modeling modes,DMMs)。目前3D-HEVC中的帧内模式除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移动视频的兴起,以及支持Web的各种移动设备、平板电脑的涌入和普及,在多样化的显示设备上高质量地显示视频和图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视频和图像不仅能够
闪存作为一种新的存储介质,正在逐步取代磁盘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关系数据库的页面存储结构主要是针对于磁盘的特点设计的,未能充分发挥闪存的性能优势。因此基于
随着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图形学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增强现实逐渐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对象无缝的融合起来,融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进入实际使用,使得现有的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对于应用程序选择合适的网络以及用户选择合适的程序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近年来信息检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专利文档作为保存现代科技成果的重要方式,几乎包含一切应用领域的创新成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专利文档信息的应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中涌现出了海量的图像,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图像成为了亟待研究的课题。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就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自动分类
随着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的发展,三维人脸重建技术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发展倍受关注并且理论成熟:形变模型方法和
多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是视频目标跟踪课题中非常实用但是难度很大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动态背景下的多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目前现有的算法很少且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