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仁小RNA SNORD18B/18C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lov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持续上升趋势,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结直肠癌正成为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也没有癌症早期筛查的习惯,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较差。目前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尽管治疗模式有所优化,但是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仍有改善的空间,例如部分结肠癌患者有放疗不敏感甚至完全抵抗的问题。因此寻找结肠癌新的预后标志物,探索放射敏感性新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可在各种疾病中充当新型调控RNA,尤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snoRNA在肿瘤中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肿瘤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探索snoRNA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与机制,可为肿瘤患者提供新的预后标志物以及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放射治疗是结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部分结肠癌患者对放疗不敏感甚至是完全抵抗,这也是制约结肠癌患者进一步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snoRNA在肿瘤放射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研究报道snoRNA参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调控,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课题组前期通过小鼠模型筛选潜在辐射响应的人鼠同源snoRNA,联合结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snoRNA芯片的结果,鉴定出两条在结肠癌中可能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snoRNA(SNORD18B和SNORD18C),但调控效应与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临床数据库调研、体内外功能学实验、高通量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在临床水平证实SNORD18B和SNORD18C具有结肠癌诊断与预后评估作用,在分子、细胞、动物水平证实SNORD18B和SNORD18C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与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为结肠癌的诊断、预后及放射敏感性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SNORD18B和SNORD18C在结肠癌中功能与机制的研究也将为癌症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本研究分四部分探讨SNORD18B/18C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与机制。第一部分SNORD18B/18C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筛选具有结肠癌诊断、预后及放射敏感性评估作用的snoRNA,并对其在结肠癌细胞系和结肠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价值进行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研究该snoRNA的功能与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qPCR方法验证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的潜在辐射响应人鼠同源基因snord18b和snord18c的辐射响应情况。收集25例结肠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病理标本以及不同的结肠癌细胞株,采用qPCR检测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水平能否作为结肠癌患者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获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有关结肠癌患者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SNORD18B与SNORD18C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风险比例回归模型(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这两个snoRNA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qPCR验证结果显示,与未照射组相比,snord18b和snord18c在实验组的表达呈现显著上调,且在0.5Gy×1次组中上调更为明显。结肠癌临床样本及结肠癌细胞系的q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结肠正常黏膜组织,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620及HT29中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也高于正常结肠细胞FHC。ROC曲线分析显示,SNORD18B和SNORD18C的表达水平均能区分癌旁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卡方检验结果表明,SNORD18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以及结肠息肉病史显著相关,而SNORD18C的表达水平仅与患者的淋巴管侵犯以及结肠息肉病史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NORD18B与SNORD18C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即高表达SNORD18B的患者,通常也高表达SNORD18C,且二者的表达也显著相关。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NORD18B和SNORD18C高表达的患者都具有更差的预后,当患者的SNORD18B和SNORD18C共同高表达时,其预后最差。最后,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TNM分期、SNORD18B高表达、SNORD18C高表达以及SNORD18B/18C共同高表达是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小结:(1)电离辐射能够诱导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nord18b和snord18c上调,提示其可能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免疫应答或是电离辐射响应具有潜在相关性;(2)SNORD18B和SNORD18C在结肠癌细胞系以及结肠癌组织中明显上调,可作为结肠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3)高表达SNORD18B和/或SNORD18C的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是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SNORD18B和SNORD18C可作为结肠癌患者的潜在预后标志物。第二部分SNORD18B/18C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SNORD18B和SNORD18C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通过CRISPR-Cas9和小RNA干扰技术构建SNORD18B和SNORD18C基因敲除或敲低细胞模型,采用慢病毒过表达技术构建SNORD18B和SNORD18C的过表达细胞模型,最后通过qPCR检测其敲低或过表达的效率。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SNORD18B和SNORD18C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SNORD18B和SNORD18C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荷瘤实验,在体内层面分析SNORD18B和SNORD18C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1)qPCR结果显示,SNORD18B和SNORD18C基因敲除/敲低及过表达细胞模型构建成功。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NORD18B/18C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完全敲除SNORD18B或SNORD18C同样抑制HCT116的增殖能力;而过表达SNORD18B或SNORD18C均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敲低SNORD18B/18C后结肠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完全敲除SNORD18B或SNORD18C也会抑制HCT116的克隆形成能力;而过表达SNORD18B或SNORD18C则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克隆形成;(2)裸鼠皮下荷瘤实验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SNORD18B和SNORD18C敲除细胞株的成瘤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而SNORD18B和SNORD18C过表达株的成瘤能力则显著强于对照组;(3)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NORD18B/18C可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过表达SNORD18B或SNORD18C则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小结:(1)SNORD18B和SNORD18C可正向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2)SNORD18B和SNORD18C可正向调控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3)SNORD18B和SNORD18C可正向调控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第三部分SNORD18B/18C对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SNORD18B和SNORD18C对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联合单击多靶模型分析,观察敲除或过表达SNORD18B和SNORD18C基因对辐照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评估SNORD18B和SNORD18C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观察敲低或过表达SNORD18B和SNORD18C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通过给予辐照(10Gy)或400μM H2O2处理8小时,检测SNORD18B或SNORD18C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凋亡情况,评估SNORD18B和SNORD18C表达水平对辐照或过氧化氢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低SNORD18B/18C对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on-homologus end joining,NHEJ)通路主要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以及DNA双链断裂标志分子γ-H2AX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NHEJ-GFP荧光报告系统检测SNORD18B和SNORD18C敲除株的NHEJ修复效率。结果:(1)单击多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NORD18B和SNORD18C敲除株的平均致死剂量、准阈剂量以及不同剂量下的存活分数均低于对照组,而SNORD18B和SNORD18C过表达稳定株的平均致死剂量、准阈剂量以及不同剂量下的存活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表明SNORD18B和SNORD18C对结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2)敲低SNORD18B/18C会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而过表达SNORD18B和SNORD18C则会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凋亡。SNORD18B和SNORD18C过表达稳定株在辐照(10Gy)或400μM H2O2处理8小时后,其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过表达SNORD18B和SNORD18C可抑制电离辐射或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3)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NORD18B/18C会诱导结肠癌细胞内γ-H2AX蛋白水平的显著增加,并抑制NHEJ修复途径中DNA-PKcs、Lig4和Bcl-2蛋白的表达;NHEJ-GFP荧光报告系统结果表明,敲除SNORD18B和SNORD18C抑制结肠癌细胞的NHEJ修复效率。(4)敲低SNORD18B/18C后,结肠癌细胞的G0/G1期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而过表达SNORD18B和SNORD18C均能促进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和G2/M期的转变,结肠癌细胞的S期和G2/M期均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敲低SNORD18B和SNORD18C可引起细胞内DNA损伤且诱导DSBs的显著增加,DNA损伤可通过激活ATM、CHK2的磷酸化,抑制CDK2的磷酸化和Cycline E蛋白的表达(ATM/CHK2/CDK2/CyclineE轴),从而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最终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以进行DNA损伤修复。小结:(1)SNORD18B和SNORD18C可负向调控结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2)SNORD18B和SNORD18C可通过负向调控结肠癌细胞凋亡减轻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3)SNORD18B和SNORD18C参与调控NHEJ修复途径中主要蛋白的表达,通过调控NHEJ修复效率影响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4)SNORD18B和SNORD18C对结肠癌的细胞周期也具有调控作用,敲低SNORD18B和SNORD18C将引起结肠癌细胞的G0/G1期阻滞。第四部分SNORD18B/18C调控结肠癌细胞生长与放射敏感性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目的:初步探讨SNORD18B/18C调控结肠癌细胞生长与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核质分离实验分析SNORD18B和SNORD18C的亚细胞定位。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在mRNA和蛋白水平观察敲低SNORD18B/18C对其宿主基因RPL4表达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筛选出敲低SNORD18B/18C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下游信号通路;联合TCGA数据库中SNORD18B和SNORD18C差异表达mRNA的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可靠的潜在下游信号通路,最后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关键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核质分离的结果显示,SNORD18B和SNORD18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2)敲低SNORD18B/18C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影响其宿主基因RPL4的表达。(3)转录组测序的差异基因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有转录调控、多细胞生物发育、信号转导和离子运输等,差异基因主要所处的细胞内位置为细胞膜和细胞核等,差异基因主要的分子学功能有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DNA结合以及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综合转录组测序和TCGA数据库的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富集结果发现,PI3K-AKT通路在上述三种KEGG富集的结果中均排在前列;qPCR的验证结果表明,敲低SNORD18B/18C引起AKT3和CREB3L3 mRNA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的验证结果则显示,敲低SNORD18B/18C可抑制PI3K-AKT-CREB信号通路中PI3K、AKT、CREB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提示SNORD18B和SNORD18C可同时影响这些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形式,说明SNORD18B和SNORD18C可能是通过PI3K-AKT-CREB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小结:(1)SNORD18B和SNORD18C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2)SNORD18B和SNORD18C对宿主基因RPL4的表达没有影响;(3)敲低SNORD18B和SNORD18C抑制PI3K、p-PI3K、AKT、p-AKT、CREB和p-CREB蛋白的表达;(4)SNORD18B和SNORD18C可能是通过PI3K-AKT-CREB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放射敏感性。结论1.SNORD18B和SNORD18C在结肠癌细胞系以及结肠癌组织中明显上调,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候选标志物;2.高表达SNORD18B和/或SNORD18C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是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能够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候选标志物;3.SNORD18B和SNORD18C可正向调控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侵袭与迁移能力;4.SNORD18B和SNORD18C可负向调控结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5.SNORD18B和SNORD18C可能是通过PI3K-AKT-CREB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放射敏感性。
其他文献
对高温高密重子物质的研究是现代物理中十分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提供强子在介质中的相互作用以及核物质状态方程等信息,近而对夸克禁闭、手征对称破缺、核物质相变和相变临界点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这对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以及中子星的形成都意义重大。为了实现升级计划,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JINR)已经开始建造新的加速器群,即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NICA可以在很大的原子质量范
SWEETs(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是在拟南芥中被发现的一类糖转运相关蛋白,在植物糖类长距离转运、激素转运、花粉发育、果实形成、种子灌浆及植物-病原体互作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初步探究马铃薯SWEETs家族成员StSWEET11和StSWEET16b基因在参与糖转运及马铃薯-晚疫病互作方面功能,本研究以青海省马铃薯主栽
青稞是青藏高原上藏族同胞赖以为生的农作物之一。青稞条纹病(Barley stripe)是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引起的系统性种传病害,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P.graminea随着青稞的生长发育最终侵染到种子,以菌丝的形式潜伏到种皮及颖壳,第2年作为初侵染源。青稞作为青海的主要粮食作物,普通农民对其侵染规律知之甚少连茬种植以及自留种现象很多,为病害
目的:通过分析青海地区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S.T.O.N.E.评分系统与术后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为肾结石入院完成PCNL治疗的患者119例。根据术后进行复查结石清除的影像信息情况进行分组(结石清除组和结石残留组),再用S.T.O.N.E.评分系统对术前结石的影像学参数进行评价赋值。比较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SCCA、CYFRA21-1、NSE水平,对于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的分析了2014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的250例肺癌患者,其中170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80例术后3年内出现复发转移患者,90例术后3年内未复发患者;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EA、SCCA、CYFRA21-1、NSE水平,同时分析四项
随着核能的发展,产生的含铀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为开发新的铀资源保障核能长远发展的需求,海水铀提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研究了四种高效、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新型复合吸附剂,用于低浓度废水与模拟海水中铀的吸附提取。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和成果:(1)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把线性β-环糊精聚合物修饰到多壁碳纳米管上,制备了一种MWCNTs–CDP复合吸附剂。借助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随着气候变暖,三江源区冰川变化加剧,因此对三江源冰川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冰川运动是冰川的固有属性,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Sentinel-1高重访周期影像为冰川运动的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Sentinel-2光学数据和ICESat-2激光高度计等多源数据,利用SAR偏移量跟踪和光学偏移量跟踪技术对冰川流速进
论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生测实验相结合,开展了青海燕麦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其与其他作物田杂草群落相似性比较分析,针对燕麦田优势杂草进行化学除草剂及其混用组合、杂草生防菌的筛选,探索了除草助剂和生防菌株应用对化学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
黄土多集中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覆盖面积约6.35×105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青海省的黄土覆盖面积约为2.48×104km2,约占全国黄土的3.9%[1]。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特别是铁路等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对于黄土的研究多集中于西安、太原、兰州等青海以外的区域,加之有研究表明黄土由于区域的不同,其工程力学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
研究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中高海拔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并研究VEGF、bFGF水平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相关性,为中高海拔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血清预测指标及药物干预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期大脑中动脉M1段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