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DNA-ITS快速检测青稞条纹病技术体系的构建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稞是青藏高原上藏族同胞赖以为生的农作物之一。青稞条纹病(Barley stripe)是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引起的系统性种传病害,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P.graminea随着青稞的生长发育最终侵染到种子,以菌丝的形式潜伏到种皮及颖壳,第2年作为初侵染源。青稞作为青海的主要粮食作物,普通农民对其侵染规律知之甚少连茬种植以及自留种现象很多,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针对青稞条纹病,通过开展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基于rDNA-ITS分析构建LAMP快速检测种传病害技术体系,以期指导生产为病害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从而达到源头控制病害的目的,为开展青稞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提供技术决策。1.青稞条纹病菌的生物学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了解青海省青稞条纹菌的遗传分化水平,运用rDNA-ITS分子标记技术对青海省青稞条纹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单倍型多样性和邻接聚类分析数据表明,所有变异位点共定义了5个单倍型,75个rDNA-ITS单倍型聚成5支,且遗传相似度较高((0.998~0.963)),与单倍型结果一致,表明青海青稞条纹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的分布无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明确青海省青稞条纹病的传播规律提供理论依据。2.青稞条纹病菌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试剂盒法)根据P.graminea的rDNA-ITS序列区间设计5组引物,筛选获得1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和时间,建立高效检测麦类核腔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体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分析,同时对5个青稞主栽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验证。青稞条纹病菌LAMP检测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3℃,反应时间为70 min,该检测体系对P.gramine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最低检测限度为310 fg.μL-1,能够快速检测出种子P.graminea的带菌量。本研究建立的青稞条纹病菌LAMP检测体系能在70 min内检测出种子是否带菌,为青稞种子带菌检测提供了参考。3.青稞种子中条纹病菌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本研究根据青稞条纹病菌的pig14 gene(Gen Bank:AJ277800.1)序列区间设计了5组引物,筛选获得了一组特异性引物pig-14-F3-4,pig-14-B3-4,pig-14-FIP-4,pig-14-BIP-4和pig-14-LB-4,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一个高效检测该病原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体系,确定青稞条纹病菌LAMP技术体系镁离子、d NTPs和酶的最佳反应浓度为1 m M、10 m M和0.32 U·μL-1于63℃反应60 min;经8种其他相关菌株及青稞种子对照测试,该检测体系能够特异检测P.graminea,其最低检测限度为10 pg·μL-1。建立了不依赖培养基、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的种子中P.gramineaDNA一步法提取技术。为方便基层操作,制作检测试剂盒,混合试剂-20℃保存7 d再转入4℃保存24 h后保持有效检测能力,可在生产上检测和评估种子的带菌量,实时指导病害防控,从源头控制病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造成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发生退化。目前,大部分草地工作者是采用目测、测量等人工方式或采用遥感技术等方式进行草地的宏观评价工作。草地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草地退化指示草种的出现是草地退化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对退化指示草种的检测技术进行草地退化的预警更加简单和方便。本论文以退化指示草种狼毒花为例,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国内外深度学习研究、目标检测研究现状,卷积神经网
目的:通过分析三种计算起始左旋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LT4)给药剂量的方法,预测影响LT4替代剂量的主要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得出计算每日LT4替代的精确的剂量公式。方法:前瞻性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9年10月-2021年1月,良性甲状腺疾病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患者资料,并随机给良性甲状腺疾病行全甲状腺切除患者3种不同的计算左旋甲状腺素剂量的替代
小麦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Wallr.)Liro)侵染小麦后导致的小麦光腥黑穗病是一种严重危及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世界性病害。目前,对于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关于寄主小麦对该病菌的防御机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以进一步探究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花药的分子机理为目的,通过RNA-seq技术,对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花药的五个发育时期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系
CO2+O2地浸采铀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目前已采用此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采铀。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矿层的胶体堵塞现象和树脂板结问题严重影响着采铀效率。因此,探究地浸采铀中胶体的种类和形成机制,以及胶体对碳酸铀酰离子(UC(VI))的吸附迁移规律,有利于发展我国CO2+O2地浸采铀技术,为该工艺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于开
对高温高密重子物质的研究是现代物理中十分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提供强子在介质中的相互作用以及核物质状态方程等信息,近而对夸克禁闭、手征对称破缺、核物质相变和相变临界点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这对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以及中子星的形成都意义重大。为了实现升级计划,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JINR)已经开始建造新的加速器群,即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NICA可以在很大的原子质量范
SWEETs(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是在拟南芥中被发现的一类糖转运相关蛋白,在植物糖类长距离转运、激素转运、花粉发育、果实形成、种子灌浆及植物-病原体互作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初步探究马铃薯SWEETs家族成员StSWEET11和StSWEET16b基因在参与糖转运及马铃薯-晚疫病互作方面功能,本研究以青海省马铃薯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