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叶薯蓣细胞及内生真菌共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药用植物,其有效成分薯蓣皂甙元(diosgenin)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由于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针对目前薯蓣皂甙元资源紧缺的问题,本课题组将盾叶薯蓣细胞与其内生真菌共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以期提高薯蓣皂甙元的合成能力。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酯酶(EST)可作为植物细胞及其内生真菌生长和植物防御体系及应答外界不
其他文献
α,β-不饱和醛酮结构特殊,加氢产物多种多样,在现代化工领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柠檬醛和肉桂醛都是典型的α,β-不饱和醛酮。柠檬醛和肉桂醛大部分加氢产物广泛应用于香料、
muraymycin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RRL3047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的一类新型核苷-脂肽类抗生素。该抗生素结构比较独特,含有一个异卷须霉啶(epicapreomycidine)和一个脲键
本论文根据A位元素及B位元素对具有双钙钛矿结构的氢电极材料性能的作用,结合容忍因子公式,设计并制备了用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氢电极材料Sr2FeMoO6-δ(SFM).将SFM粉体干压成型并经过烧结制备了SOEC的氢电极并组装成电解池LSM‖LSGM‖SFM,测量电解池的极化阻抗和功率密度,以优化造孔剂含量,进而调控氢电极的微观结构,提高电解池的电性能。证明所制备的SFM是一种良好的固体
鱼腥蓝细菌PCC7120(Anabaena sp. strain PCC7120)是一种光能自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研究细胞发育和信号传导的模式生物。在环境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情况下,鱼腥蓝细菌PCC7120
稀土元素特殊的电子构型,使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了解4f电子的运动规律,使稀土材料具有新的和更高的应用价值,则稀土化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电子结构、功能特性和应用的研究,将是一个迫切而又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光、声、电、磁、热、催化、力学、化学活性等性质以及极大的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微乳液法因其可
过渡金属磷化物以其超高的催化加氢性能迅速成为加氢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的制备方法普遍存在磷化温度高、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因此,本论文设计采用三苯基膦原位磷化法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CoP、MoP和Ni_2P),考察了磷化条件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揭示了不同活性金属磷化物的构建历程,为新型加氢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SiO_2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