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致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尤其在需要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相关能力情况下,单一、老套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符合和满足人才发展的要求。很多文献都指出,同伴教学法是讲授自然科学课程简单有效的方式,它能有效优化高校物理课堂,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研究同伴教学模式及其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明晰同伴教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同伴教学的研究现状,围绕同伴教学的有效性、同伴教学的理论拓展、同伴教学在大学物理课堂的实际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同伴教学在我校个别大学物理课堂的实践成果,并对同伴教学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对同伴教学普遍持支持态度,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率。经同伴教学后,绝大部分的课堂测试题正确率均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易错题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某些文献表示性别造成同伴教学影响差异性大,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了在适应同伴教学和clicker过程中遇到的困扰不一样,男生和女生在“受同伴教学的影响”以及“对同伴教学和clicker的看法”这两方面差别很小。在实施同伴教学时会存在一些问题,一般会在这些方面出现:理念更新与理论拓展,课程与课时的合理规划,设备与题库的建立与完善,收效与评价的多样化等。为了使同伴教学更加适应中国高校大学物理课程,建立高效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本篇论文给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更新传统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多元化教学理论和模式,设计课程各环节与教学进度,设置多样化的预习完成方式,实施同伴讨论的问题及对策,建立完善的clciker测试题库,有效利用clicker,开发其他有效课堂交互方式,搜集有效的课堂反馈结果,建立特色的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参考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