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靶向给药体系是指通过适当方法,使药物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完整运送至回盲肠部位后才通过崩解或蚀解而释放出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结肠靶向给药体系主要有pH依赖型、时滞型以及基于偶氮还原酶或糖苷酶的菌群触发型等。 本研究工作合成了含有偶氮键的dextran水凝胶,考察了交联剂含量对水凝胶各种性质的影响,体外释药实验证明,这种材料具有对偶氮还原酶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结肠靶向药物控释体系来使用。 首先以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偶联剂,DMAP(4—二甲氨基吡啶)做碱催化剂合成了olsalazine乙二醇酯,然后用IPDI对olsalazine乙二醇酯封端,得到两端都有活性异氰酸根的中间产物,以此为交联剂与dextran上的羟基发生聚氨酯反应生成水凝胶。红外、核磁等手段证明了这种合成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紫外测定水凝胶降解产物的特征吸收计算出了不同投料比水凝胶的实际交联度。 通过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考察了水凝胶的重要特性—溶胀性,得出了溶胀性与交联度之间的关系,即平衡溶胀度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增大,到达平衡溶胀度的时间也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减少。包载了BSA的水凝胶在pH=6.8的缓冲溶液及在大鼠盲肠酶液中的释放实验表明:合成的水凝胶在酶液中的释药速率远远大于在缓冲液中的释放速率,从而证明了水凝胶对偶氮还原酶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良好的结肠靶向药物控释体系来使用,其释药性能也与交联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扫描电镜对水凝胶形貌的表征进一步证明了水凝胶的多孔结构,以及偶氮还原酶和交联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