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企业用工风险防范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1正式施行,这不仅是我国劳动立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引发了我国企业用工管理模式上的一场新革命。《劳动合同法》对原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用工制度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对企业用工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挑战,深远影响。《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违法用工成本加重、规范用工要求提高、劳动者辞职权扩大、用工风险提高、用工风险增加、用工管理难度加大,在新的劳动法律环境下,企业应及时审时度势,改变众多传统的不合法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加强风险防范和证据意识,用好、用足《劳动合同法》,设置新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以预防《劳动合同法》背景下新的用工法律风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本文通过仔细分析《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规定,参研众多劳动法律专家的相关著作、并结合笔者自身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企业系统地剖析用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风险与误区,分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风险、企业招聘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试用期的法律风险、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专业技术培训的法律风险、保密和竞业限制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风险十个部分,对企业在《劳动合同法》新环境下的用工风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逐一有针对性地的提出合法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建议,以图规范企业用工管理行为,降低企业用工管理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抗肿瘤作用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行政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行政法律制度的日臻完善,需要不断创新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和制度。传统的行政法理论认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仅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理论和实践中因此也只注重对这两者的关注和研究,而长期忽略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另一方主体----行政相关人的存在,传统的行政法理论是将行政相关人纳入在行政相对人范畴之内的,但是其没有注意到行政相关人这类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行政相关人是一个独立
康德将自然状态看作是一种笼罩在战争阴影下的状态,并且在自然状态中我们无法真正运用我们的固有权利来发展自身。而人作为一种有限理性的动物,除了拥有动物性的一面之外,还拥有
本文首先对涉及人文交流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人文是指世界上不同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各种优秀的、特色的文化现象。随着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