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处在一个政治、经济的变革时代,项目成为组织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碎片”性是项目的一个主要特性,即一个项目的完成涉及多个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尽相同的文化、专业背景及目标。学者们指出,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多表现为对抗性和无效性。一直以来,如何增进参与方之间的更好的合作以提高项目绩效是项目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面对的问题。对于项目绩效的关注,学术界过去一直围绕在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涌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传统上,测量项目绩效时一般会选择T(时间)、C(成本)和Q(质量)三要素。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与实际情况的调研,绩效例行的评估标准中加入了关系满意度等要素。这里,我们提出项目合作绩效代替项目绩效,用来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及项目中各合作方对合作关系的满意度。 基于情境因素在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开始有学者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去寻找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各个领域的学者之所以关注社会资本,是因为社会资本的解释力很强大。对于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有利于获取各种所需资源(例如知识、资金等)。社会资本在项目绩效方面的研究,成功的将项目管理由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领域扩展到社会学的领域。现有文献关于社会资本和项目绩效的理论研究匮乏,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提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200多名参与建设项目的用户(甲方)、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承包方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社会资本、合同机制与项目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认知三维度对项目合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关系;关系维度在结构、认知维度对项目合作绩效的作用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合同机制在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对项目合作绩效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