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应用第三代低能量双源CT碘图鉴别诊断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第三代双源CT低KV扫描在甲状腺成像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低千伏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将在第一临床医院发现甲状腺结节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病例均给予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平扫方案,A 组:电压组合90/Sn150KV,常规剂量,n=20、B 组:低剂量组电压组合70/Sn150KV,n=20,两组均管电流都使用自动调节技术(Caredose 4D)。不同KV下受检者的辐射剂量(DLP、ED)、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噪声(SD)及质量评分对比,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0/Sn150KV组与90/Sn150KV组的图像质量相当(P>0.05)。90/Sn150KV组高于70/Sn150KV组ED(有效辐射剂量)(P<0.05)。70/Sn150KV组与90/Sn150KV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低KV技术进行甲状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所得图像能满足影像诊断,且减少辐射剂量,可望临床甲状腺疾病诊断进一步深入推广应用。  第二部分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应用第三代低能量双源CT碘图鉴别诊断  目的:  利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碘图测定甲状腺结节的碘浓度并探讨其鉴别良恶性价值。  方法:  选取第一临床医院64例进行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甲状腺病变患者,所研究对象部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金标准证实,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临床半年随访。需要进行测定双能量平扫及增强双期甲状腺结节碘浓度(IC 病灶)、良恶性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碘浓度(IC 甲状腺)、颈总动脉增强后的碘浓度(IC 颈总动脉),计算标准化碘浓度比(NIC)。正常甲状腺及良恶性结节间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良恶性结节间的参数,得出鉴别良恶性的准确度与特异度。  结果:  64例患者中,包括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2.5%),15例腺瘤(37.5%),良性共40例(62.5%);恶性24例(37.5%),均为乳头状癌。  在平扫时,IC 病灶良性为(1.1175±0.3961)mg/ml,恶性IC 病灶为(0.7042±0.3394)mg/ml,良性的大于恶性的;IC 甲状腺与IC 病灶良恶性结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C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分别为1.6225±0.6739、(1.6208±0.6903)mg/ml。NIC动脉期、静脉期良恶性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分别为0.5180±0.0872、0.9712±0.2166,0.5250±0.0797、0.9496±0.1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动脉期良恶性结节分别是0.4025±0.0984、0.3825±0.0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静脉期良、恶性结节分别是0.7577±0.2444、0.5754±0.2000,良性大于恶性(P<0.05)。当选取平扫碘浓度值为0.85mg/ml和静脉期NIC值为0.59时定为最佳界值,区别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和特异度分别为0.725、0.775,0.608、0.583。  结论:  甲状腺正常组织、甲状腺病变结节应用第三代双源CT碘图测定碘浓度,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鉴别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脑静息态f MRI亚频段分数低频振幅研究背景与目的:大量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T2DM)可通过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等因素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不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注射局部和远隔部位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以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侧腓肠肌肌球蛋白重链组成的变化规律,为A型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