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依靠出口及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变的难以为继。城镇化是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有力抓手,是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面改革的战略选择,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和政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作出重要部署,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日趋完善,但城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内涵式转变,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本文是关于湛江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论文通过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与特征,以公共治理理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论做为本文的理论依据,深入分析湛江新型城镇化的客观现实,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取对湛江新型城镇化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符合湛江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对策与建议。本文也以此思路确立研究的逻辑与基点。本文共有6个章节。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确立研究的目标、思路及研究方法,以及对国外城镇化及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论文撰写寻找切入点和论证依据;第2章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及本论文撰写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治理理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论,并分析这些理论对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诠释;第3章分析了湛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第4章比较分析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湛江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第5章结合湛江新型城镇化的客观现实以及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湛江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及建议;第6章结论与展望。通过研究,形成如下认识:(1)通过综述及城镇化相关理论的分析,本文将新型城镇化定义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政府与市场力量相结合,走集约紧凑、四化同步、城乡统筹、文化传承、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道路。(2)虽然目前湛江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距广东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湛江作为粤西龙头城市的定位要求也相差甚远。城镇化水平低且起伏不定、区域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区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动力不足,区域经济实力薄弱,城镇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湛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究其主要根源主要有:自身条件薄弱、政府作用不当以及相关制度的限制。(3)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良好的城乡关系、合理的产业布局、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的内涵式城镇化道路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推力。其次,缺乏产业支撑,片面追求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城市规模的扩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引发一系列诸如贫穷、吸毒与犯罪等社会问题的拉美城镇化教训,也为目前湛江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警示。最后,通过分析青岛和珠海这两个城市的特色城镇化经验,如青岛以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城市竞争力,而珠海则以“TOD模式”、“社区体育公园”切实优化居民生产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品位。为湛江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实践提供思路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