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邢台地震(1966年)到唐山地震(1976年),这一时期为中国大陆20世纪第4个地震活跃期的10年左右“高潮活动时段”。这一时期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相继发生了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明显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中强地震乃至强地震。唐山地震是中国地震史上最惨烈的城市大震灾,唐山这样一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几乎完全被化为废墟,城市基本失去了自我应急能力,只有全面依靠外界的援助才能走出困境。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至上而下,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组织系统指挥抗震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抢救被埋压人员、转运救灾物资、解决地震初期受灾群众的生活急需、扒挖、掩埋遇难者尸体、开展防疫防病工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拒绝国外援助、全国人民大力支援的条件下妥善地解决了震后灾区群众的衣食住行等紧急问题;在积极防疫灭病创造了灾后无大疫的奇迹;通讯、电力、交通等部门,在地震后积极抢修生命线系统,为灾区恢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唐山地震处于“文革”末期,加上严重的灾情和震前准备不足,救灾过程极其复杂和艰难,但是终究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地震救援中取得的经验对今天的地震救援依然有借鉴意义:强有力的救灾指挥系统以及全国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援是灾后救援的重要保障。但是唐山地震救援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完成的救灾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21世纪的今天,再遭遇类似的城市大震灾,.应总结唐山地震救援的不足,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建立完善城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重视地震预测的作用,建筑防震依然是减少地震伤亡的重要条件,继续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