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善观是人们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一种观点,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亲近和睦,与自身协调统一的一种观点。具体地说,保护环境和生态,珍爱大自然的其他生命,善待家人、亲朋好友、恋人及陌生人,关爱自己心灵、生命健康及未来都是友善观的重要内容。友善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仁”文化的精华,又借鉴了西方的平等、友爱思想中有益的内容,是一种既保留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特色的友善观。培养友善观,践行友善行为,要坚持辩证客观原则,避免事与愿违,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要坚持把握一个度,以防走向自私和失去自我这两个极端;要分清对象,分清敌友,维护社会主义道义底线。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友善观总体是好的,但是部分大学生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淡薄,破坏大自然行为时有发生;与家人相处不尽和谐,与亲朋好友关系疏远,对待个人感情随意,对待陌生人冷漠;回归自我心灵缺失,敬畏生命意识尚缺,未来奋斗目标模糊等。造成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在内因方面,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友善观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对生命质量的理解有误、对他人缺少尊重与宽容、缺少保护环境的意识等。在外因方面,主要包括我国关于友善观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社区友善文化缺失,高校友善观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同辈群体的影响,家庭友善观教育的不到位甚至缺失等。要解决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出现的这些问题,塑造大学生友善观,就要从其出现的问题入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培育措施。比如制定鼓励友善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友善社区;完善高校友善观教育,建设友善校园;引导同辈群体追求独特但积极健康的价值标准;父母言传身教,形成友善的家风等。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要自己努力培养友善观,珍爱生命,追求自我生命质量;尊重他人,讲究友善相处之道;爱护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