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探讨后上方微创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后外侧入路)和实验组(后上方微创入路),其中对照组25例,实验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异体血输血量及输血率、术后假体影像学评估、术后1、3、7天患肢肿胀情况及VAS疼痛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9.2个月。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术后1、3、7天患肢肿胀情况及VAS疼痛评分、术后1、3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值较对照组缩短约12分钟,实验组切口长度平均值较对照组缩短约4cm。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天数、术后假体影像学评估、术后异体血输血量及输血率、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短缩、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基于中医“筋骨并重”理论,后上方微创入路比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恢复髋关节原始的力学特征有较大优势,该手术入路经肌间隙入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具有切口微创、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为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关节功能提供有力保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后外侧入路)和实验组(后上方微创入路),其中对照组25例,实验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异体血输血量及输血率、术后假体影像学评估、术后1、3、7天患肢肿胀情况及VAS疼痛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4~18个月随访,平均9.2个月。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术后1、3、7天患肢肿胀情况及VAS疼痛评分、术后1、3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值较对照组缩短约12分钟,实验组切口长度平均值较对照组缩短约4cm。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天数、术后假体影像学评估、术后异体血输血量及输血率、术后6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短缩、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基于中医“筋骨并重”理论,后上方微创入路比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恢复髋关节原始的力学特征有较大优势,该手术入路经肌间隙入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具有切口微创、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为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关节功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