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工业逐渐取代农业的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城镇化进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推进,城镇化步入了新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在追求城镇化速度与规模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得城镇化的发展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进一步来说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城镇化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是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对城镇化质量有影响,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质量还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研究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对于我国实现质量型城镇化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科学界定了城镇化质量和财政支出结构的概念,创新归纳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机理,并描述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城镇化质量的现状。通过选取2004至2016年间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乡协同程度和城镇化推进效率这三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了测算,然后将财政支出结构划分为生产性支出、社会服务性支出、消费性支出三大类,从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和三个分指标这两个角度来实证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城镇化质量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城镇自身发展质量起步低但发展快,城乡协同程度起步高但发展慢,城镇化推进效率则居中,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总体规模在不断地增加,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生产性支出比重整体上呈现出平稳状态,保持在20%-30%之间,社会服务性比重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目前基本达到了40%左右,而消费性支出比重一直在下降;(2)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连续积累的过程,其中生产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且社会服务性支出的作用更强,而消费性支出比重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此时减少消费性支出比重是有利于城镇化质量的提高的,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都会对城镇化质量产生影响;(3)从城镇化质量的分指标来看,生产性支出、社会服务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对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乡协同程度、城镇化推进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