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选取分离自传统乳制品中的的136株肠膜明串珠菌(蒙古国14株、四川阿坝州30株、甘肃甘南州27株、内蒙古赤峰市28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2株、内蒙古呼伦贝尔盟15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9个持家基因(dnaA、pyrG、pepN、rpoB、murE、uvrC、murC、groEL、pheS)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进而对肠膜明串珠菌的多态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展开研究。对获取的持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对其进行拼接、核对后绘出等位基因图谱,确定了不同的序列型,排除基因突变和基因的重组交换。通过对9个持家基因的G+C含量、dN/ds等分析得出,所选取的持家基因较为保守,可以满足后续MLST分析。通过对其ST型进行分析,对136株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分型,得出如下结论:(1)136株肠膜明串株菌共分为68个ST型,其中ST-14包含的菌株最多(13株)。这些STs经eBURST分析后,其中52个ST型构成了8个分型组,其余16个ST型为独特型。8个分型组各自为一个CC复合体,分别为CC55、CC61、CC29、CC16、CC45、CC35、CC28、CC9,其中CC55所包含得STs最多(16个STs),且以ST-55为中心,因此ST-55被认为是较原始的序列型。(2)136株肠膜明串珠菌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大部分与菌株分离地之间的距离呈现正相关性。同时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大部分是由分离自甘肃甘南州的菌株进化而来的。(3)来自甘肃甘南州和四川阿坝州地区的菌株,他们聚集为一亚群,遗传距离小,说明来自甘南州和阿坝州地区传统乳制品中肠膜明串珠菌的群体分化时间较短。肠膜明串珠菌在不同地区传统乳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基因组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也有些保守基因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基因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