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史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nx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历史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而且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基本国情的主动选择。对毛泽东历史观作进一步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认识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历史,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今天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演进规律和趋势提供借鉴。本文以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核--历史观为视角进行研究,探析毛泽东历史观产生的原因,发展演进的过程,主要的观点和思想以及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当代价值。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和走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毛泽东历史观发展演进的几个重要阶段,分析毛泽东历史观的整体发展进程。青年毛泽东虽未摆脱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已经开始主动分析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等重大问题。受五四新文化时期新思想的影响和时代主题转变的召唤,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建党的过程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部分:分析毛泽东历史观的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历史观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阶级分析的理论、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等理论构成了毛泽东历史观的基础理论。毛泽东的历史观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以及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改良与革命思想的影响。同时,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以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为毛泽东历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第三部分:分析毛泽东历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生产力观、人民观、阶级观是毛泽东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秉持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原则。毛泽东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情况,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第四部分:分析毛泽东历史观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毛泽东历史观是毛泽东对社会历史演进的根本观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核。毛泽东的历史观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实践做出了贡献,也为今天建立科学历史观,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正>1研究目的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曲棍球比赛的8支国内优秀队伍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当今国内男子曲棍球运动技战术的特点和规律,旨在为提高中国男曲的
会议
<正>我国《物权法》第191条第1款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
民主问题,是列宁与考茨基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列宁在《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文章中对考茨基的民主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字里行间蕴含了自己对民主
截至2010年12月20日,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近50%,超额完成2010年度销售收入任务指标,实现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规模的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
东北春玉米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常年种植面积约15732万hm2,总产量为10335万t左右,分别占全国玉米总
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了思维导图(Mind Map)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一经面世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思维导图应用效果的凸显,思
通过分析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践性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社会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政治解放向社会解放转化过程的分析,总结出
本文以团结水库为工程实例,介绍了综合利用水库兴利调度图的绘制方法、原则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编制过程中水库调节性能及调节时期划分提出了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