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2O3纳米流体的自激振荡传热特性及热流道结构参数优选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热量传递的效率被认为是最核心的问题。众所周知,增加热流道中局部湍流扰动和提高换热工质的热导率是提升传热效率的主要途径,因此,增加局部湍流扰动和提高换热工质热导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一种新型高效且适用于紧凑式热交换器的强化传热技术,本文创新性地将自激振荡强化传热和脉动纳米流体强化传热进行耦合,提出了纳米流体自激振荡脉动强化传热技术。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有价值的结论如下:(1)提出了纳米流体自激振荡脉动强化传热技术新思路。根据强制对流传热的热量传递理论,结合脉动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原理与自激振荡腔的脉动效应,分析了自激振荡脉动逆流涡的形成及其对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2)构建了纳米流体自激振荡传热特性研究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依据紧凑式热交换设备的实际应用要求,确定了自激振荡热流道的几何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物理模型的构建;基于热流道中的脉动效应建立了传热特性研究的数值模型,并对数值研究所选的湍流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3)研究了自激振荡逆流涡对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的影响。基于自激振荡腔中涡量的周期性脉动效应,利用大涡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腔内剪切流和下游流道中逆流涡的形成与演变规律,研究了逆流涡对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管径对逆流涡形成和传热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2/d1=2.0时,传热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在单个脉动循环内的变化曲线最高,其最大值达到3.95。(4)热流道主要结构参数优选及其结果分析。确定了热流道的主要结构参数并设计了正交数值试验方案,通过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出主要结构参数影响强化传热性能的主次关系,并对最优结构参数配比进行了数值验证,分析了该结构参数配比下的强化传热性能。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腔长对热流道的传热性能影响最大,且强化传热效率随腔长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流致振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会降低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但只要高效地收集振动能量便能获取大量清洁能源。因此对振动控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安装于钝体后的分隔板便是一直有效的被动控制技术。重叠网格是一种独特的动网格处理方式,其基本思想将网格分成了背景网格和贴体网格两部分。两套网格不用共点或共面,通过网格间重叠区域相互插值进行数据的交换完成流场的计算,能有效地解决非定常流动中动网
随着北极开发的加速,国民经济对于低温环境用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维持其现有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情况下,提升钢材耐腐蚀性能,已成为高等级船板钢研究和开发的紧要工程问题。本文为明确极低温船板钢的腐蚀机理,除测试某钢厂提供的一批普通船板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外,对其进行夹杂物的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化学腐蚀测试。进一步地,为方便对夹杂物的表征,对腐蚀试剂进行了改进。同时,为探究脱氧工艺对于夹杂物成分的影响,对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提升的同时也推进了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公路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以及人民安全的保障逐渐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道路路面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的安全通行,甚至威胁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道路路面破损的快速有效识别、提取和评价一直是道路检测和维护中的一大难点:以往的道路状况评价采用现场实地考察调研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危险性高并且不够客观;而街景影像如百度街景、腾讯街景等
沿墙算法以及全覆盖路径规划的研究作为室内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室内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目前沿墙算法复杂、路径冗余、无法完全遍历;现有全覆盖路径规划算法遍历重叠度高、会产生路径冗余,转弯次数多,本文就室内移动机器人高效沿墙算法及全覆盖路径规划算法展开了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如下:(1)目前室内静态环境下移动机器人沿墙算法过于复杂、路径易重复、不能完全遍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移动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综合管廊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但由于国内学者关于燃气入廊后的研究内容较少,相关规范制定及工程建设缺少依据,因此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探究综合管廊燃气事故发生后燃气的扩散积聚,燃气舱通风分区划分及管廊燃气排出方式问题,为之后的管廊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实验搭建1:5的综合管廊燃气舱模型实验台,研究燃气在管廊内泄漏扩散规律及防火门、夹层对燃气积聚的影响;数值模
作为农业大国,乡村问题一直是围绕我国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乡村的居住问题与万千村民息息相关,是一个不断在探索解决的典型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尤其是政策中对乡村宜居问题的强调,推动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与行动投入到广大的乡村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乡村建筑实践为解决乡村居住问题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越来越多异地搬迁或大拆大建的方式也使我们意识到对乡村的干预破
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类身份识别任务中,人脸识别是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人脸识别方法多针对于解决正脸或近正脸的识别问题,因此大多要求系统捕捉对象的正面图像进行识别。而视频序列往往包含复杂的环境背景,其中人脸呈现出多个姿态,甚至较大角度的侧脸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现有方法的识别效果不佳。如何解决基于视频序列的多角度人脸识别问题是目前人机交互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本文针对捕捉到大姿态侧脸图像中面部纹理缺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与法规,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迎来了机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装配式钢筋密网抗侧力墙板结构形式。此墙板通过改变钢筋缀件形式,增加了构件超静定次数,提高了抗震性能,同时外浇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使其与钢筋缀件、柱肢、横梁协同工作,在提高了构件抗震性能的同时可以解决结构中部分钢构件的防火、防锈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模拟研究。使用A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提高,SiC材料因其优异性能,被广泛关注。由于不断优化其制备技术而实现性能提升,碳化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窑具、发动机、光学反射镜和高功率激光器等领域。SiC的共价键性强,大多数SiC陶瓷材料制备需高温烧结,制备成本高,限制其推广应用。反应烧结法制备SiC陶瓷材料可在较低温度下烧结,但部分游离硅会残留在SiC材料中,影响其高温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以不同粒度的Si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水平的发展,“大城市病”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但是近年来,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的TOD模式(Transits-Oriented Development)被众多规划决策人员视为解决大城市供需问题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为规划依据进行城市发展策略研究。然而在本土化的应用实践中,由于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亟需一套面向特大城市的TOD站域评价指标体系,对建成项目进行优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