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疆即现在新疆的南疆地区,自西汉时起就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在清朝是维吾尔人的聚居地。但在清朝之前各朝各代对回疆乃至整个西域均采用羁縻政策,即仅仅对其进行间接控制,该地区在名义上统归中央,实际上仍然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清朝政府在回疆实施的伯克制度,在本质上实现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本文选择伯克制度进行研究,一方面在于说明伯克制度对清政府统治回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回疆经济发展的促进;另一方面重在探讨伯克制度对我国当代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所产生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题的研究意义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展开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从清朝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和民族政策入手,解释伯克制度实施的原因背景。第三部分从伯克制度的内容入手,详细探讨伯克制度的体系及其基本特征。第四部分通过评价伯克制度的优劣,说明其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其对当代民族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启示。第五部分为结束语,主要提出国家权力的渗入使民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为紧密和政策需要不断地变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两个观点。总体而言,伯克制度在一定时期适应了回疆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当得到肯定的。它实现了回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使清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对这一民族政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一种单纯针对国民经济统计中的数据描述,更注重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一般包括物质生产的量的增加还包含经济结构的优化、人民生活水品的改善和环境的协调
现行刑法典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独立的法条进行了规定,由于法条仅作简单的叙明,“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等含义不够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的拒不执行判决、
学位
本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文献综述法、经验总结法、资料分析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以学
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在运用法律的过程中,当法律规则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时,如何规范地对法律规则作出解释,并获得正当性法律解释结论。由于法律规则含义不明确,导致对案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权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行政权核心内容之一的行政裁量权必将更加引人注目。行政权的特殊性使得行政裁量权广泛存在于整个行政管理领域,也使之成为现代行政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扩大行政裁量权。而行政裁量权的灵活性,决定了其易于被滥用。行政裁量权的滥用必然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进而构成对依法行政的威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