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烈与中国近代法制史研究 ——一个新史学的视野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史学界的声响也尤为巨大。梁氏一声呼喊使得“新史学”运动的开展如火如荼,是时人人都以言“新”为荣。大量的专门史从传统史学统揽一切的局面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食货、法律、文学等各学科也渐入史学的藩篱,中国法律史学就是其中之一。在进入清华园之前,杨鸿烈学术研究的最大特点便是亦步亦趋地紧密追随胡适,他把胡适当作自己的偶像,此时他的学术研究也大多都是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附和之作。在第二阶段于1926年考入清华园跟随梁启超学习法律史,在其后的十余年间,他相继完成了《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三部作品,奠定了他法律史研究大家的学术地位。在杨鸿烈学术生涯的第三阶段,他于1940年进入汪伪政府任职后,受限于时代的拨弄,杨鸿烈虽偶有文字产出,但学术生涯已然中断,所产出的作品也丝毫没有学术价值,大多也只是为时局而写的富含“亲日”倾向的文字。建国后,因为“反右”风潮,杨鸿烈也丧失了继续从事法律史研究的机会。伴随新式教育的普及与推广,西方近代的法制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传播,梁启超发起的史学革命更增添了西方理论在史学界的影响,中国法制史领域也发生了由“律学”到“法学”的转向,主张“文化阐释”的“新法史学”开始改变传统主张“科学实证”的法制史研究理路,最终两派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作为梁启超门徒,杨鸿烈的法律思想内涵正继承了梁启超的理路,他也是继梁启超之后,自觉将“新史学”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法制史学领域的积极代表,他在自己的法制史学研究作品中积极运用西方的概念名词和法律思想,实现了“新史学”思想在传统中国法制史领域的落地。面对近代政治失意的社会现实,民国时期不同法律史学者对“中华法系”进行了丰富详实研究的初衷在于其民族主义立场。杨鸿烈也同样出于现实原因考究近代“中华法系”,得出了“中华法系”的空间范围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存续时间范围为殷商到清末的结论,集中展示“中华法系”延展范围之广、存续时间之长。并且,近代“新史学”运动的发迹来源正是内忧外患之下渴求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主义,从杨鸿烈对于“中华法系”的展示过程中更能深刻地看到他对于“新史学”的实践。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当前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90%左右是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可以广泛损害多种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肾脏、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中比较常见但却被严重低估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和情绪等。但目前对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
特种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畅行无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的道路上,特别是在繁忙的十字路口附近,救护车和消防车等特种车辆受阻的情况很常见。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以开发ITS并提供相应服务成为可能,其中就包括实现特种车辆的优先通行。本文针对特种车辆通过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情形,以实现特种车辆的优先通行为目标,在空间上促进社会车辆为特种车辆主动让行,在时间上采取信号优先措施,通过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蔡元培、杜威等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建立社团、创办杂志成为了青年学生群体之间广为流行的学生活动,《奋斗》旬刊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奋斗旬刊社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内的学生朱谦之、易家钺、陈顾远、郭梦良、徐其湘等人创办的学生社团,他们在《奋斗》旬刊中向大众宣传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思潮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并且鼓舞青年们振奋士气,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
学位
费孝通所处的时代,是科学与传统、学术与政治、激进与动荡交织的年代。身处这一时代,他意识到中国人之痛苦,不在身体之疾病,而在于社会所造成的贫穷,因而义无反顾选择了社会学,力求认识社会乃至改革社会。在理想与现实间,费孝通的愿景发生了落差。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并不能直接落地生根,相反它的一系列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中国实际产生了巨大的龃龉。适时孙本文、吴文藻提出“社会学中国化”,帕克提倡实地调研不同的社会生
20世纪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在众多经济史学者中,汪敬虞先生之名深深镌刻于近百年经济史研究的丰碑之上。汪敬虞作为我国著名的近现代经济学家,他既有坚实的经济学学理基础、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导向,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探索经济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对汪敬虞的经济史研究作出全面的梳理,展现20世纪经济学人的治学风貌和史学成就。了解学人的学术启蒙对于探究其学术生涯具有重大意义,个人治史与史学环境之
本文以“人生观”关键词及其语义场域考察了五四先觉者如何在常识图景、价值伦理、精神信仰等多层次上重构青年的意义世界。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新旧年代,五四打破了时人安身立命的传统意义系统,“人生(世界)成为问题”变成了每一位读书人的存在性焦虑和民国社会的持续性病症。所以新文化运动前后绵延着对“世界观·人生观”的讲述,形成标志性聚隆的是1919年前后“新青年派的人生观”的宣扬、1923年前后思想界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儿童有声故事越来越成为各大音频平台争夺的流量高地。根据当前头部的听书平台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荔枝FM关于用户收听情况的统计结果而言,儿童有声节目在三个平台的收听量排名都位居前三位,占总收听量的比例均在10%以上。同时,根据近年来喜马拉雅FM平台发布的儿童用户群体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节目中的故事类节目播放量在各各类型节目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见,故事类儿
典型报道作为中国独有的宣传报道模式,在社会整合、榜样示范、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催人奋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典型报道的一种,是军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引导官兵增强对当前政治体系的认同感,提升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助力改革强军和展现当代革命军人的优良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媒介融合走向深入,部队官兵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价值理念日趋多元化,军队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