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调查了福建省10大类、21种作物可食用部分以及对应的表层土壤的钼含量,分析了影响土壤和作物钼含量的因素、作物对土壤钼的富集规律以及影响铝富集能力的因素,并对采样区的土壤及作物钥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上述结果推算了区域土壤钼的限量值。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土壤全钼含量范围为0.54—35.75mg·kg-1,平均值为2.57 mg·kg-1,其中有近五分之一的土壤全钼含量超过了福建省土壤钼的环境背景值(3.7 mg·kg-1),说明这些土壤接受了外源钥的输入。土壤全钥量与土壤游离铁和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其它土壤理化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供试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在0.01—3.88 m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0.36 mg·kg-1 土壤钜有效度的变化范围为0.7%—97.1%,平均为15.6%。土壤有效钼量与土壤pH、土壤游离铁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土壤钼有效度随着土壤全钼含量的增加呈显著的对数下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粉粒含量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3、各作物可食部分钼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6.53 mg·kg-1,平均值为0.70 mg·kg-1,其中豆类作物钼含量较高,甘蓝类和根菜类作物铝含量较低。作物可食部分钼含量与土壤全铝含量、土壤有效钼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就不同作物而言,只有豇豆、花生、芹菜、小白菜和包菜可食部分钼含量与土壤全钼量之间呈显著的曲线正相关,豇豆、花生、小白菜、芹菜、甜椒、扁豆、莴苣和包菜可食部分钼含量与土壤有效钼量之间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铝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作物钼含量的主要因素。4、供试作物钥全量基富集系数(中位值)的变化范围为0.002—1.156,有效量基富集系数(中位值)的变化范围为0.024—4.873。无论是以钥全量基富集系数还是以钼有效量基富集系数为依据,豆类作物都是对土壤钼富集能力较高的作物。随着土壤全钼量、土壤有效钼量的增加,富集系数(全量基和有效量基)均呈曲线降低的趋势。5、若只考虑本研究中的四类食物,不考虑其他食物的摄入,该地区45岁成年男性和女性通过膳食每日总摄钼量分别为97.87μg和88.42μg,健康风险指数分别为0.28和0.25,均小于1,说明该地区作物钼对人体健康尚未造成风险。6、以人通过食物摄入的铝含量不超过我国成人铝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时的土壤钼浓度作为限量值,推算出采样区土壤全钥限量值为9.13mg·kg-1,土壤有效铝的限量值为2.17mg·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