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耕地养分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已开展20多年的京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为蓝本,研究了京郊耕地养分变化规律,并从施肥、土地利用方式及区域规划等方面研究了耕地养分的影响因子,提出了京郊耕地培肥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如下:(1)京郊耕地土壤养分整体呈上升之势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平均含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监测时间段内主要有两个上升阶段,分别是1992-1995年和2004-2011年。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前稳后升,2006-2011年上升较明显;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992-1995年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含量达70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上升之势,期间有三个主要上升期,分别是1990-1995年2001-2004年和2009-2011年。(2)土地利用方式、肥料投入和功能区划等对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耕地土壤的养分差别显著,菜田土壤养分最高,果园次之,粮田最低。肥料投入对土壤养分影响明显,当年无机氮肥、钾肥投入量直接影响土壤碱解氮及土壤速效钾的含量,碱解氮波动趋势与氮肥投入量的波动基本一致,速效钾波动趋势与无机钾肥投入量的波动基本一致。耕地所处功能区域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农业功能区位决定了土壤的种植利用方式和养分管理水平的不同,耕地所处功能区域不同,耕地土壤各项养分指标含量、变化趋势及变化速度均有较大差别,耕地土壤养分随着所处区域功能定位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土地利用方式、肥料投入和功能区划对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变化的影响,归根到底是通过养分供需平衡变化来实现的。土地利用方式、功能区划定位的不同导致耕地土壤上的种植作物不同、农户的预期目标(包括产量)不同,从而影响了农户的施肥及耕作措施,进而对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变化趋势产生影响。(3)京郊耕地分区培肥建议围绕北京市各农业圈层分区的功能定位、依据对土壤养分多年动态监测结果,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北京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易受污染区域分布特点,建议将北京市农田划分为三个土壤养分调控区,即六环路以内的以城市生活为主的都市生活圈优化培肥区,六环路以外远郊平原和延庆盆地以生产保障为核心功能的远郊平原规模农业圈重点培肥区,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及半山以生态涵养为核心的生态涵养圈限制培肥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的原因、补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后效果不佳,仅轻微缓解疼痛26例,溶骨性骨肿瘤无效或轻
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是科学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和启示的正确理论遵循。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
从2012年起,中国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汽车社会。数以亿计的家庭拥有了轿车的方便与快捷,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汽车技术突飞
<正> Perkin-Elmer 240C元素分析仪一般只能测出化合物中的总碳,要想测出其中的有机碳则需分两步:①先测出总碳;②用配件测出无机碳,然后由总碳减去无机碳。本工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
建立了用非水相体系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肉桂酸和肉桂醛的新方法,考察了运行电压、非水相介质和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在25℃下,以乙腈和碳酸丙烯酯(体积比3∶2
本文依据改写理论,论证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外国作品多种形式的改写——即广义的翻译——无论是自身的翻译研究价值,还是对目的语文化和文学的导向与影响都有着狭义翻译无可
200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改革到现在已实施了4年,其中的一项重大调整——新增人文知识测试(语言学、文学、英美国家概况)尤为引人注目。此项改革目的明确:充实学生文化
首届"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教师研讨班于201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举办。笔者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院系的4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和研讨。通过参加"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现代科技飞速向前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信息传播最为广泛和快捷的途径,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培训和教学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各高校已广泛使用多媒体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