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政府信任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方面社会学的研究并不多。本文由信任研究的大框架出发,借鉴巴伯对于信任的定义,将政府信任界定为公众基于公共期待的对政府工作的认知。在有关信任问题研究的认知发生学和网络参与理论的框架下,本文从个体的微观层次入手,探讨除了政府表现外的认知变量、社会信任变量和政治参与变量三方面变量对政府职能信任的影响。本研究借鉴了人际信任不同结构层次的区分,将社会信任根据其产生的不同关系分类,细化了不同类别的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另外在政治参与方面,参考已有研究中农村居民对不同层次政府的信任度不同,区分了基层参与和高层参与,从而研究了城市居民在不同参与层次上所表现出来的政府信任差异。
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西方探讨政府信任的相关理论和视角在中国背景下也有一定的意义。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目前中国的背景下,社保保障、邻里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社会信任和基层政治参与三个方面跟政府信任的关系存在跟西方研究和理论不吻合的情况。在具体探讨了导致差异的原因后本文认为,中国社保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政府信任不能很好得以培育的关键,另外,本文也发现在中国情况下由邻里关系构成的社会信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信任,它于其他根植于制度关系的社会信任不同,是一种更偏向于亲密关系的信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