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醇修饰铜纳米流体辐射与导热特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流体指的是将金属或非金属粉体(粒径通常为1-100 nm)加入到传统换热介质内,采用一定的方式使颗粒稳定分散制得的均匀流体。现有研究结论证实纳米流体具有优于纯液体的换热能力,目前已经在新能源、化工、快速冷却、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利用管道内的集热介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转换为热能,再将热能传递给水或其他使用工质,用于工业生产或日常使用,纳米流体具有独特的光热特性,理论上适合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系统中应用。本文以甲苯和正十烷为基础流体,经过十二烷基硫醇表面修饰的铜纳米颗粒为固相,制备了稳定分散的铜纳米流体,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铜纳米流体的稳定性、辐射特性与导热特性,为铜纳米流体投入生产生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两步法”制备铜纳米流体,为改善铜纳米颗粒的油溶性与稳定性,使用十二烷基硫醇对铜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再通过快速搅拌与超声振荡使纳米颗粒在基液中均匀分散,经过静置沉降实验与分光光度实验发现,本文制备的铜纳米流体在稳定环境中能够分散一周以上。纳米流体温度、超声分散时间、纳米流体浓度、表面修饰作用四个因素对纳米流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和浓度升高,纳米流体稳定性恶化;超声振荡3 h时纳米流体稳定性最佳,超声分散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流体稳定性恶化;未经表面修饰后的铜纳米颗粒难以在非极性液体中分散,经超声分散后24 h内即重新团聚沉降,而经过表面修饰后铜纳米流体稳定性改善十分可观。通过实验测试铜-甲苯纳米流体和铜-正十烷纳米流体在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和吸光度,研究体积分数、粒径、光程三个因素对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流体辐射吸收能力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体积分数为0.30%的铜纳米流体在实验测量波长范围内透射率接近于零;纳米颗粒粒径越大,散射作用越强,纳米流体透射率越小;测试光程越长,入射光在纳米流体中的运动距离越长,穿过纳米流体的辐射强度越弱,透射率越小。整体上来看,加入铜纳米颗粒后甲苯与正十烷的辐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铜纳米流体在可见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辐射特性较好。本文采用瞬态热丝探针法测量铜纳米流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值,分析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铜纳米颗粒后流体导热系数明显提高,这是因为铜纳米颗粒具有远高于基液的导热系数值;流体温度与浓度两个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影响程度较大,但温度与浓度过高会导致纳米颗粒团聚速率增大,使纳米流体稳定性恶化;铜纳米颗粒粒径越小,相同体积分数下换热面积越大,粒子布朗运动速率越快,导热系数增加,但本文中研究的铜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较低(0.05%-0.30%),粒径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作用较小;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作用能够改善铜纳米流体在较高温度下(高于50°C)的稳定性,因此经过十二烷基硫醇表面修饰的铜纳米流体在较高温度下的导热系数高于未经表面修饰的铜纳米流体。分别使用Maxwell模型、Y&C模型、Kumar模型和Prasher模型计算了不同体积分数铜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值,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Prasher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之间相差较小,证明纳米颗粒粒径、形状、浓度及流体微对流作用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有一定影响,但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机理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在融媒技术推动下,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移动传播平台风起云涌,5G网速的提升与流量资费的下降,促使移动终端远超传统路径,成为传播的主流。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要紧贴时代,合理利用移动媒体的各种优势,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引入多元流量,以简洁、高效的切入方式推动非遗传播生态化。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还应加强与受众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发展高粘性的非遗"铁粉",编辑
电热塞助燃纯甲醇发动机可以实现甲醇对传统燃料的完全替代,且动力性相比原机有所上升。在燃烧方面,合理调控甲醇发动机各喷油参数可以准确实现完全预混合燃烧,即均质燃烧,又可以实现扩散燃烧,即部分预混非均质燃烧,两种燃烧方式在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等方面均有不同表现,在不同的燃烧方式下各喷油参数对发动机各项特性的影响亦有差异,故论文旨在探究多燃烧模式下发动机各喷油参数的调控策略,填补喷油参数影响甲醇发动机
高升功率柴油机的特征是通过高增压技术和高压共轨电喷技术等方式提高燃油的燃烧放热效率,但目前柴油机喷油系统很难满足高升功率柴油机的要求。在缸内使用双喷油器可以实现短时间内所需喷油量,并通过控制双喷油器燃油喷射方向提高空气利用率。本文以某高升功率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平台,主要通过在缸内使用双喷油器系统,保持其中心喷油器位置不变,设置一个侧置喷油器,实现短时间内达到升功率提升后所需喷油量,研究使用缸内双喷系
随着环保油耗法规的持续加严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着力研发清洁高效和高可靠性内燃机产品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然而,在清洁高效内燃机产品开发过程中,尤其是高功率密度内燃机开发试制中,缸套穴蚀失效现象明显增多且加剧,甚至有柴油机在短时间的台架试验中出现了显著的穴蚀失效现象。本文针对某款重型柴油机在爆压提升前、后出现的穴蚀差异,提出了一种综合缸套振动变形与冷却液空化的耦合建模方法。首先基于活塞‐缸套瞬态
流化床具有较强的传热传质特性,旋风分离器作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的气固分离设备,两者均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应用中。随着CFD(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技术的发展,CFD被广泛应用于气固两相流系统的研究中。CFD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学模型对物理问题进行建模计算,所以利用CFD技术对流化床和旋风分离器进行准确的数学建模,进而实现对其的准确模拟,对流化床与旋风分离器
开发受控热核聚变能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钨具有许多优异的核性能,是核聚变装置中最有前途的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材料。但钨在受到高温等离子体轰击时,易发生晶体结构改变。同时由于辐照效应会导致钨发生硬化、脆化以及化学腐蚀,影响了钨在核聚变第一壁结构材料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钨系高熵合金除了具备独特的高熵合金效应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并且与钨基材之间有着很好的结合性,将其作为涂层材料应
缸内喷水可以降低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一方面有利于指示热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柴油机的热负荷及污染物排放量。因此,研究缸内喷水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改善柴油机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在低速大负荷和高速大负荷工况下,以某三缸柴油机为原型,建立了三维全气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水油比、喷水压力、喷水温度和喷水时刻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
21世纪被认为是煤层气大发展的时代,与天然气的开发不同,煤层气的开发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增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增加洁净能源,弥补了天然气供给不足的缺陷,成为最可靠的天然气的替代能源。但是,煤层气与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做到对煤层气的充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其具有:高供电效率、高经济效益、更节能环保、占地少等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作为一种梯
随着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太阳能因其高效、环保以及蕴藏量巨大等优点越来越被国内外诸多学者所重视。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Photovoltaic/thermal,PV/T),作为太阳能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光伏和光热相结合,不仅实现了能量输出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而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太阳辐射能收集和转化的核心构件,其性能的好坏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具有最直接
甲醇作为燃料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对外的石油依赖程度,并且其自身含氧,是一种清洁燃料,这使得甲醇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都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文中以一台某型号直列水冷三缸柴油机作为原机,通过加装喷醇器改造其为一台甲醇/柴油缸内双直喷HCCI发动机,并使用Converge三维流体仿真软件对其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模拟,在此探究了1200r/min以及2400/min满负荷工况时的甲醇占能比、甲醇喷射正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