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纳米管对丙酮和黄酮醇的吸附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并且其应用也深入到各个领域。与碳纳米管(CNT)相比,氮化硼纳米管(BNNT)拥有类似的结构。但是由于氮化硼纳米管中B-N键的离子性使其拥有独特的性质。可以通过对氮化硼纳米管的结构进行优化、掺杂、填充等,进一步改变氮化硼纳米管的性质,使其在电学、力学、吸附等方面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和吸附机理进行探究,本课题主要分为两部分:(1)通过分析一系列未掺杂的和掺杂的氮化硼纳米管上丙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单壁氮化硼纳米管作为丙酮传感器的传感性能。采用了基于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表面对丙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丙酮倾向于与具有较小直径的氮化硼纳米管表面紧密结合,并且随着管直径的增加吸附能也明显减小。氮化硼纳米管掺杂其它元素后(Al、Si、Cu、Co、Ni、Ga和Ge),丙酮在其上的吸附作用相比于未掺杂的氮化硼纳米管有明显的增强。通过对电荷密度,态密度,分子轨道和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指数的研究表明,引入适当的掺杂原子能有效的改善基于氮化硼纳米管的气体传感器对丙酮的传感性能。(2)通过电荷自洽的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和精确的密度泛函理论,对比研究了有代表性的四种黄酮醇在单壁氮化硼纳米管表面和内部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光学性质。通过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描述其弱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稳定结构和结合能,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与黄酮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黄酮醇在氮化硼纳米管内部时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我们系统研究了黄酮醇/氮化硼纳米管复合结构的激发性能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黄酮醇与氮化硼纳米管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内较弱的氢键,当黄酮醇吸附在纳米管外部或内部时都会产生红移。通过对电荷密度、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分析,得出氮化硼纳米管的性质可以通过与黄酮醇的相互作用得到良好的调节。
其他文献
以二乙醇胺(DE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AB2型单体;由"一步法"使单体与核(三羟甲基丙烷,TMP),在对甲苯磺酸(P-TSA)催化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一种端
推导了偶极子线性阵列和平面相控阵天线在空域波束电扫时辐射场的极化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仿真分析表明:偶极子相控阵天线辐射场在空域扫描各个波位的极化特性并
本文以廉价易得的聚乙二醇(PEG)作结晶促进剂,利用WAXD、DSC研究了PET/PBT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并以共混体系结晶熔融峰面积计算PET和PBT各自的结晶度。结果发现,加入PEG可以
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284名处级以下公务员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本文研究了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
针对山前带"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造成的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波场复杂等一系列地球物理难题,在"真地表"地震成像面的确定及高频静校正的基
教师课堂提问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引导、检查、诊断、评价教学的手段,同时又是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汉语输入、汉语输出,形成有效师生互动的最重要的途径。在海外,本土教师承担着大部分的汉语教学工作,是汉语教师队伍的一支主力军。因此,针对海外本土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值得关注。本论文以印尼三宝垄国立大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了解该校三位本土
研究基于票额分配的高速铁路多列车多OD的动态定价问题。以多列车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多列车多OD的动态定价和票额分配联合优化模型,并在约束条件中充分考虑实际运营
电机中定子槽嵌入的槽楔由普通的绝缘树脂材料改为磁性槽楔后,电机的电磁性能有一定改变,以一台笼型感应电机为例,对同一电机分别采用普通绝缘槽楔与磁性槽楔进行了磁场、气
《真相至上》已是第二次观看了。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个女人好傻,为了保守秘密,自己身陷囹圄,抛夫弃子,得不偿失。第二次看的时候,还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在坚守原则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