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水质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价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林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匿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各类水工程供水量严重不足,天然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红石峡水库作为榆林地区最早修建的一批水库,承担了全市近70%的供水任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本文以红石峡水库为例,沿线选取了 7个地下水和14个地表水采样点,利用层次分析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研究区水质现状;采用蒙特卡罗法模拟风险暴露水体,以“四步法”策略评价近年来本地的水质健康风险。并获得如下进展和结论:(1)榆林地区红石峡库区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镉、挥发酚和汞;影响地表水的主要成分是DO,其次是氟化物和氨氮,而重金属影响不大。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发现,地下水水质普遍在Ⅰ-Ⅱ级,表明本区地下水质较好;该地区地表水水质多数处于Ⅱ-Ⅲ级,但上游和下游局部位点下降至Ⅳ-Ⅴ级,在库区有分散的污染点存在。(2)经分析发现红石峡库区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风险率排序为:As>Cr6+>Cd>氟化物>Pb>Hg>氨氮>氰化物>挥发酚。人类接触地表水、地下水所面临的健康风险都主要以致癌物(As,Cd,Cr6+)为主,表明本研究区水质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另外榆林市市政供水中致癌物Cr6+的风险率比较高,并高于红石峡流域自然水体中的值,且从2008以来这种状况从未改善;非致癌毒性的Hg从2009-2012迅猛下降,但近两年有所上升;即表明饮用水中Cr6+和Hg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水的输送过程,而其他污染物带来的致癌风险较小。(3)以红石峡主库区为中心将此水域分为上-中-下游,从上至下水质呈现出相对较差-良好-水质变差的过程。调查测试分析发现上游周边工厂众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通过简单处理就进入到水体的自然循环之中;而中游为主的库区周围污染源较少,且水库设有隔离栏和水质处理设施,因此水质较好;而下游以村庄、城区为主,面源污染严重,人类的生产生活导致了水质污染。贯穿于整片库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加速水体恶化的一个原因。因此,加强本库区流域管理和供水过程管理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在对近十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史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成人教育史研究所具备的特点和缺憾,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通过总结哈尔滨工业大学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历程,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系统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各项机制的必要
分析、总结了传统主页式大型仪器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介绍南开大学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仪器管理的探索及建设效果。
针对环境分析中采用传统吹扫捕集方法测定高沸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回收率偏低问题,设计二次正交实验进行方法优化。结果表明,吹扫时间,吹扫速率及冷阱温度分别为19min,70ml/mi
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更为严峻,就业权平等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以社会性别为视角进行原因分析,主要由自然生理差异、雇主性别取向、劳动者个人基于性别所作的
球形储罐主要储存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次生灾害。如何减少地震作用对其产生的破坏,已成为该领域的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生态与环境研究的关键区之一.为了研究农田生物群落构建过程,探索其多样性维持机理,本研究于2015年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建立了
我国保障房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在房地产调控趋于严厉、保障房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的双重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和公租房,由于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本文以H典当行的实际经营情况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典当行业状况、风险因素的来源和处理、H典当行风险管理现状等,研究并提出了H典当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方法,并初步建立
用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应力状态和湿度。采用接近于工程桩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特别是地基为软土,土样取不上来,可采用原位测试方法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