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小鼠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的评价及川芎嗪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伴发的血栓性事件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致残及死亡的首要原因。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在于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基石。近年来,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可能有关的抗血小板药物的“抵抗”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仍需要动物实验来进一步明确。传统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无法应用于小鼠。因此本研究拟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平台,并利用该平台检测P2Y12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及中药提取物川芎嗪(TMPZ)对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方法:  实验一,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和66例冠心病(CHD)患者,分别采用FCM和光学比浊法(LTA)检测其血小板聚集率,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LT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二,CD61-PE和CD61-FITC标记的C57BL/6J小鼠血小板(n=5)混合后加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通过分析同时标记两种荧光染料的细胞群占所有血小板的百分比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C57BL/6J小鼠(n=8)经FCM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诱聚时间分别为0、3、6、10、15和20min;16只雄性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01 mL/(g·d)]和氯吡格雷组[11.26 mg/(kg·d)]灌胃7d,FCM检测小鼠血小板聚集率;1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替罗非班组(5μg/mL),体外给予药物干预,FCM检测其血小板聚集率;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取血后体外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TMPZ低、中、高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5、1、2 mg/mL)进行干预,FCM检测其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  实验一,健康人组LTA和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57.74±15.39)%、(60.74±15.1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LTA和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63.46±20.75)%、(66.47±23.2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组、CHD组及所有研究对象LTA和FCM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71、0.812、0.827,P均<0.01);健康人组、CHD组、所有研究对象经Bland-Altman评价,提示该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实验二,经ADP(20μmol/L)诱导激活后,含有双色荧光标记的细胞群即血小板聚集体明显增多(P<0.001);经ADP(20μmol/L)诱导的小鼠血小板聚集率随诱聚时间增加而升高,在约10min时趋于平缓;FCM检测小鼠服用氯吡格雷后其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01);FCM检测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小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TMPZ低、中、高剂量均能降低小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并呈剂量依懒性。  结论:  FCM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LT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反映P2Y12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以及中药提取物川芎嗪的抗血小板活性,对于血小板相关基础研究和抗血小板药物筛选平台具有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一、目的随着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心肌梗塞的推广应用,急性心肌梗塞时缺血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的方法越来越多。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后尽早恢复血流供应,能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死亡率,但再灌注同时造成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心肌顿抑等,其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探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慢性高血糖与多器官的功能失调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约33.6%,患者超过3800万。DN患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很高。  本实验室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啮齿类与非啮齿类动物潜在的致畸胎作用及其发育毒性表现,揭示其是否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并通过体内染毒观察其对KM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及体外染毒观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原则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单味药组成。它集中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治法治则、配伍理论和组方原则,是中医药临床防治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