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的研究——以重庆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n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金融支持的同时,基于制度的、历史的以及自身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效率。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信社改革的力度。同时,在政策取向上也有所改变,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模式进行创新。在此背景下,许多地区都根据自身特点,对农信社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主要有:以农村商业银行为发展方向的苏南模式和以农村股份合作制银行为发展方向的浙江模式。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要求、自身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现有模式不一定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改革的需要。同时,近几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社会及经济问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恰恰又是农业经济占主体、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地区,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及发展问题,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及农民收入增长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较低,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时间也更紧迫。 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将主要以重庆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经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全文共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合作金融理论的基础及理论借鉴。基于合作金融的相关理论,明确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了我国农信社在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在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现实考察。以重庆为例,考察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发现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德国合作金融实践模式比较,分析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趋势,提出了国外代表性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实践对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模式的启示。 第四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模式的选择。在借鉴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比我国现行几种发展模式的优劣势,确定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发展模式:以合作制为基础,以股份制为发展方向。 第五部分:农村信用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组织与实施。通过明确农信社的章程、明晰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内部治理、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支持等方面确保农信社改革的实施。 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es of languag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to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er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s one o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如何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如何为党,为国,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探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odern linguistic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linguists commence on engaging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on the b
在农业经济领域,以总体经济模型探讨农业政策效果的理论文献有:Frankel(1986)、HuandWang(1996)、LaiandChang(2001)等,但这些文献多偏重在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初步讨论,而详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