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嵌段共聚物ATRP法合成及其胶束化行为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科技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更显示了强大的应用前景。它凭借自身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自组装形成小到几个纳米、大至数微米乃至更大尺寸范围内的、丰富多彩的形态结构。同时,它的自组装形态能在较弱的外场作用下,作出较强的响应,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其体系自组装行为的调控。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类似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脂质类双亲性分子,在选择性的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特殊结构的缔合体。这些缔合体可以是结构清晰的球形,棒状和蠕虫状的胶束形态,也可以是带有独特性质的囊泡、管状和层状的双层形态,其尺寸可以从纳米级到微米级甚至更大。利用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特性可制备一些用传统技术难以获得的纳米材料(如功能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材料等)及微米/亚微米结构材料(如光子晶体等),且具有优越性。因此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在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价值。基于嵌段共聚物这样的一个背景,本论文的工作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嵌段共聚物,并实现了其在溶液中多形态发生的可控制备。具体研究内容摘要如下:1.以PMEG-Br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明确的两亲嵌段共聚物PMEG-b-PMMA,通过核磁共振仪(1H 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等检测仪器对其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2.研究了嵌段共聚物PMEG-b-PMMA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随沉淀剂水加入量的不同对聚合物胶束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两亲嵌段共聚物PMEG-b-PMMA在甲苯中的反胶束化行为,发现随着共聚物浓度的增大,胶束的形态依次经历了从球状到柱状再到层状的转变,并初步解释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3.以两亲嵌段共聚物PMEG-b-PMMA为模板,PEI为Ag+的还原剂,在超声辅助下成功地制备了分散性较好、尺寸较均匀的立方相纳米银颗粒。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制备出的纳米银胶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嵌段共聚物的初始浓度与Ag+的浓度对银纳米粒子的大小以及分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4.本文采用ATRP法合成了嵌段共聚物PMMA-b-PTMSPMA,用FT-IR、1H NMR、GPC等检测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由于PTMSPMA嵌段含有反应性的-Si(OCH33基团,-Si(OCH33易水解生成-Si(OH)3,并且进一步缩合生成交联网状的有机倍半硅氧烷结构,因此,通过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甲醇混合溶剂中的自组装,并用三乙胺做催化剂在自组装体中进行溶胶-凝胶化反应,得到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
其他文献
由于环境的巨变,企业组织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以系统进化的视角观察和研究企业组织已成为当今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新热点,理论学家和企业家们不再重点强调“建构”
以知识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使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风险增大。本文
本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合成了一系列印迹聚合物,探索了一种简单的分离莱克多巴胺的方法。具体而言,本论文所做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综述了分子
<正>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以一曲《忐忑》技惊四座的龚琳娜而今醉心于研究中国戏曲、民歌等各曲种不同的发声规律,练就了"一人千声"的声乐技巧。其富有中国特色的歌曲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战略联盟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介绍和评论,并进一步分析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形成的宏观背景和微观动因。然后论述战略联
<正>我国目前正处在教学改革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始终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探索,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
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是在捍卫人的自然权利纲领下进行的,经过这场革命的熏陶,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可是,作为美国革命的主要领导成员和重要参
剪纸艺术中蕴含的审美意蕴和民风民俗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社会普遍性。其吉祥主题、造型观念及某些物象的象征寓意等,可以使建筑空间界面设计彰显其地域特色,这样,创造出的建
<正>章丘大葱因产于章丘市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其葱白肥大、细嫩,于淡辣中略带清甜,耐久藏。生吃、凉拌最佳,炒食、调味、配锅亦好,堪称葱中珍
在生物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的过程中,需要将发酵液中的低浓度乙醇及时分离出来,以维持发酵的连续进行。传统的分离方法主要为蒸馏法,存在能耗较高、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