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动因与战略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依然相当明显地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面对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是发展小城镇。目前,小城镇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盲目建设现象普遍,布局规划缺乏必要保障,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完备,管理落后。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重要的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尤其是在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条件与相关政策方面还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论文以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内外不驱动因素分析为主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为推动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在体系上,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小城镇问题的研究基础进行了阐释。在该部分,论文对国外小城镇研究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空间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生态学派理论等七个流派对城市化和城镇发展问题的论述。在我国小城镇问题研究述评中,多门学科竞相参与,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学者把小城镇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问世。概括起来则包括小城镇发展研究、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研究、小城镇—乡村区域研究、小城镇经济研究等。近年来,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研究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趋向于用事实、用数据来表达城镇化问题。 其次,论文对我国小城镇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历史沿革与发展阶段、以及模式与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该部分,论文首先详细解析了小城镇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的产生,其内涵的界定。其次对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澄清,包括城镇及城镇化的区别和联系,农村及农村城镇化的异同,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区别等。在概念解析和相关问题论述的基础上,论文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从古代历史发展到建国以来我国的设镇标准,详细地对其沿革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地描述其特征,在该部分还将建国后小城镇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总结,还对小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演变过程是的波动和不均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该部分还完成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与类型,其中以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浦东模式为重点说明。 第三,论文从乡镇企业的角度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乡镇企业对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乡镇企业的基本特征及与小城镇的时空一致性上,乡镇企业的特征、乡镇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乡镇企业的功能都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同轨迹性。同时,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生产乡镇企业发挥巨大作用,而这必然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的发展。另外,论文也对乡镇企业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按照城乡一体化及合理分工体系发挥乡镇企业的比较优势、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均进行了量化分析。 县域经济与小城镇发展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另外一个方面,这是新时期小城镇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论文首先从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域经济的范围、近二十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简要历程及面临的新情况等方面对县域经济进行了释义。同时,从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角度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论文指出工业化是县域经济的主导,而小城镇的依托作用对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有积极促进作用,论文为此分析了小城镇作为工业集聚区域的条件,论述了小城镇产业群与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关系问题。另外,最后总结了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提高县域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县域经济辐射与一体化的载体、完善县域市场体系、调整与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几方面。最后,论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县城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措施。 关于小城镇发展的内部经济分析是论文研究的重要问题。该部分用量化的方法对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经济增长现状、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经济产业结构变革和经济进步等进行了分析。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方面,论文提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和成长的几类典型类型。在小城镇经济增长分析方面,论文研究了小城镇经济增长现状,并从小城镇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有小城镇经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等衡量进行了衡量。在小城镇经济增长要素的分析方面,论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从四个经济增长的要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方面分析了之间的数量模型。该部分还从小城镇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内部经济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小城镇的产业发展途径和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使对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分析落于实践,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论文还详细论述了小城镇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资金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生态环境政策、文化环境政策等六个方面。论文分析了上述经济政策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并深入探讨了各个政策制订的原则、内容及实施方法。在最后一部分,论文以北京温泉小城镇发展为个案,分析了其经济发展条件和动因,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对之前的完成的各个部分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情况即为以上几点,由于本人能力欠缺,虽力图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但终未果。惟希望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多成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桂林市中学生校园气排球运动开展情况及制约气排球在桂林市中学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气排球运动在桂林市中学的发展有待提高;气排球运动在桂林市中学受到的重视不够;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不浓;客观因素制约着桂林市中学气排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食用方便、味美新鲜的速冻食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速冻食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速冻食品企业广泛使用成本领先为基础的价格竞争战略所导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能拓宽教育的覆盖面,做到全员参与,又能提升
“妈,怎么了?你别哭啊,发生什么事了?”莳萋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哭声,心里一阵颤抖,害怕得快要哭出来。  “莳萋……”妈妈哭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颤抖着说,“你爸爸的公司倒闭了……”莳萋耳边的电话从手上滑了下来,电话里还响着妈妈的哭声。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莳萋瘫坐在地上,眼里泛着泪,心里突然间没有了寄托。十七年来,父母把她宠得像手心里的宝一样,能给她这么优越的条件,靠的是这间公司,如今公司
摘 要:鲁迅和汪曾祺,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乡土作家。本文试图通过对他们身世、求学之路等的比较,探寻童年经历对他们人格形成和作品风格的影响,以此深化对他们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童年经历;鲁迅;汪曾祺;作品风格;影响;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2  鲁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文章
基于可重用设计的集成产品模型,对产品模型进行统一的定义和描述,建立完整、一致的集成产品信息,以实现集成产品模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共享与重用,是制造业应对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集成产品模型的可重用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50375161)和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摩托车产品智能化开发技术研究”(7823-10)为支撑,对集成产品模型的内涵和结构、摩托车产品开
摘 要:沈从文乡下题材小说的审美视角主要有两个,一是“乡下人”批判的角度,二是城市人现代意识的角度。他对市民过度否定,恰恰暴露了他的一种矛盾的心理、思想、文化与审美状态。中国现代的许多作家,他们用大量的笔墨写乡土小说却没有一个作家像沈从文一样再三强调自己是乡下人,乡下人在沈从文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也对沈从文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没有脱离过乡下人视角,他以各种不同的视角描写乡下人,从个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