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继畬的新世界观念及其实践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工商文明的历史大潮开始强力冲击东方的中华帝国。自新航路开辟,经数百年积渐,西欧国家的大力海外扩张已将东西两半球连成“混一”整体,由此出现了国际地缘政治的新格局。近代世界“东西两极相逢”遂将中西关系带入到近世历史性的大转折时期。而当东方帝国举朝昧于世界发展大势,依旧沉浸于“天朝上国”“天下独尊”的迷幻之中时,中国少数敏感于时事的有识之士,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警醒,他们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开始睁眼看世界,其思想观念亦随之发生激变。徐继畲便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时空背景下先期敏锐地察觉到世局大变现实的杰出人士。徐继畲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先以崭新的世界观较为全面地向国人展示了一个真实、剧变、万象竞争的世界,据此提出了“古今一大变局”命题的先驱人物。   然相对于林则徐、魏源等著名“开眼看世界”近代令人瞩目先贤来说,徐继畲的思想行为、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价值长期被学界忽视,对其评价亦歧见纷纭。这种现象的背景和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要之点是,先前论者大多在“侵略与反侵略”、“投降与爱国”的认识框架中划分历史人物“属性”。以此类标签作界定历史人物是非之绳墨,难免将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淹没于“价值判断”的阴影之下,甚至导致对研究对象之精神面貌、复杂面相及思想本质的“误读”。时至今日,从多维度观察,徐继畲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尚未被完全揭示探明的思想资源富矿。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徐继畲这一历史人物是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论题。本论文作者尝试以一个新的视角,以徐继畲看世界的新视野和独树一帜的“大变局”认识为切入点,以坚实的史料文献为依托,坚持客观审视和事实评判的取向,将研究对象置于客观叙述和动态的历史演进场景之中,聚焦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徐继畲的个性特征、思想变迁的历史背景、行为动机,以及其新的世界观念和“大变局”认识的时代特色和所彰显的特殊历史意义。   本论文分五个部分,对历史转型期徐继畲思想演变的时代特征及其新世界观念和“大变局”认识的产生、内涵和时代意义作重点探讨。第一章概要论述徐继畲早期生活经历对其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其多元思维的个人特征以及其做人为官的道德原则和行为操守。第二章探讨徐继畲“大变局”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视野和思想观念转变的契机。第三章详细论述徐继畲看世界和世局剧变的新角度和对世局变化的理性认知。第四章重点探讨徐继畲对中外实力差距的实际判研和主理对外交涉事务中理性务实的对外交涉原则和谋略。第五章着重指出徐继畲“大变局”认识的思想启蒙价值,同时表明变局认识的丰富与深化揭开了中国近代思想新的一页,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巨大精神动力。   本研究突出表明,作为重要转折过渡时代的一个主要思想流派标志性旗帜,徐继畲的新世界观念与其“大变局”命题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链条中的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中国近代思想演进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当时有着深厚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天下观”、朝贡体制对外关系模式和思维方式为特点的历史条件下,徐继畲对世界格局新的认识和新世界观的诞生,突出地表明他首先跨出了“天下观”的视阈,开拓了认识世界和西方文明的新视野,建立了中国在新世界格局中的新坐标,同时揭示出西力东侵所带来的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对新的中西关系构成的潜在影响力量以及世局大势变化的实质。徐继畲的大变局认识是基于对世界历史变迁、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尤其是对近代西洋强国文化形态、经济特点、政治意识和军事力量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考察而得出的清醒判断,并集中反映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在对外交涉中正视现实、坚持变通务实原则的全局意识。   徐继畲关于世界的新观念,包含了建立在近代地理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关于真实世界地理图景的解说和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大变局”认识,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进步思想趋向,不仅构成中国近代世界观念、新时代意识萌发的重要标志,而且预示着新的近代思想文化的萌芽。徐继畲所展示的新世界图像和所发出的“大变局”警号提示了一个新的思想方向和应对内外危机的新思路,是中国从传统向近代迈进开端时期导致国人世界观念变化、自省自觉、图谋变革的极富有启蒙价值的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加拿大自治领的诞生,也标志着加拿大联邦制度的确立。作为该国最重要的宪法文件,它将立法权在联邦和省两级政府之间进行了分配,划分了它
色诺芬的《拉栖代梦人的政制》既是研究斯巴达兴衰问题的重要资料,也是色诺芬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在全面分析《拉栖代梦人的政制》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古典作家的
儒学自诞生时,就有干预现实的强烈冲动。而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与权力正式结盟,进入“经学时代”。在儒学、儒生、权力三者互动结构中,产生了“经学时代”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