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小型翻译公司译员翻译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zs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有着与语言一样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各民族之间最重要的交际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如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翻译更是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各国、各民族之间重要的交际途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同外部世界的交流逐渐增多,翻译交流随之大增。据2011年发布的《中国地区翻译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注册的翻译公司有5300多家,多以作坊式的小公司为主。全国翻译从业人员多达60万人。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以全新的理论视角,从生态环境入手,论证达尔文的“进化论”适用于翻译理论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其理论基本构架建立于下述主导性理念之上:翻译即适应与选择;最佳翻译是译者对生态环境多维适应和适应性的累积结果;对于译者,适者生存、发展,对于译文,适者生存、生效。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生态翻译学作为近十年新兴的学科,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研究译者和译作,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明确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本论文尝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小型翻译公司译员的翻译。首先,作者分析了译员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面临的种种问题;其次,详细分析了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诸因素的适应与选择: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员要适应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译员要选择的因素包括翻译方法、翻译文本、译员的全球化意识和主体意识;再次,举例分析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偏离——误译和错译。最后,作者认为小型翻译公司的的译员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种因素,鉴于此,作者最后提出优化中国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翻译公司管理人员、高校翻译课程设置、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和译者主体性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记者王真)近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健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及时注销校验不合格机构,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同时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
<正>(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结合热敏技术、微胶囊技术,在制备出粒径1um以下热敏微胶囊基础上,测量了囊壁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对显影后的影像进行了对比.随显影温度提高、显影时间延长,影像密度呈现出先增大再
近视是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眼科疾病,在欧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1],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亚洲国家人群中,近视的患病率逐渐增高且近年来有逐渐超过欧
论文介绍了聚/表二元复合驱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针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大庆地区原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原油的性质,分离并分析原油活性组分(胶质、沥青质),配制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价值评估的产生发展是顺应不断发生的公司改制、上市、企业并购和跨国公司等经济活动的需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回顾最近十年(2005——2014)的语文教育研究,从对语文学科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研究的梳理中,发现一种对语文学科确定性的寻求趋势。这一趋势追求语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企业要实现市场化的创新就要将人力资源看成一种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就是打造人才价值链的过程,核心就是人力资本的价值最大化。广新集团的人才价值链由四个主要环节构成
针刺及其相关技术作为临床手术镇痛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痛中作用明显。大量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围绕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而开展,为临床开展新的镇痛方案提供
口译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随着行业分工的明确,口译也有其具体的行业划分。随着涉外案件的激增。法庭口译已进入逐渐发展的状态。在中国,法庭口译还处于一个起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