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联合5-FU对胃癌MGC-803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在胃癌治疗现有的手段中,化学治疗(化疗)占有重要地位,是晚期胃癌及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氟尿嘧啶(5-FU)是目前胃癌化疗药物的主力之一,其疗效肯定,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多种化疗药物的联用方案。但5-FU对患者会产生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等较强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后期治疗。由此,积极研发对5-FU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姜黄素(curcumin)是从我国传统中药姜黄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诱变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中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课题探索5-FU与姜黄素联用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理。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姜黄素与中、低剂量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胃癌化疗药5-FU的增效剂,以减少5-FU使用剂量、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与5-FU联合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基于AO/EB双染的荧光显微观察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基于PI单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与5-FU联合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低剂量(2.4μmol/L)5-FU与姜黄素(25μmol/L)联用组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优于中剂量(4.8μmol/L)5-FU单用组(P<0.05);(2)中剂量(4.8μmol/L)5-FU与姜黄素(25μmol/L)联合用药组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优于高剂量(9.6μmol/L)5-FU单用组(P<0.05);(3)姜黄素与中剂量或低剂量的5-FU联用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阻滞胃癌MGC-803细胞分裂的周期进程,将大量的胃癌细胞阻滞在S期;(4)姜黄素与5-FU联用在抗胃癌细胞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并呈现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与5-FU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姜黄素可以显著增强5-FU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姜黄素可显著增强5-FU对胃癌细胞MGC-803在细胞周期S期的阻滞。本研究结果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5-FU治疗胃癌的辅助用药,以减少5-FU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背景在美国,结直肠癌(CRC)是排名第三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结直肠癌排名第二,转移是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数十年的研究显示,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或表
目的:通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VIM-DWI)相关参数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不同治疗阶
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
<正>世界卫生组织年度抗疟报告显示,2015年非洲疟疾的死亡人数下降至43.8万例,而2000年为83.9万,说明非洲南部蚊媒疾病难控制地区的抗疟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防疟措施,如使用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性环节。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
贞观之治时期呈现了高度的政治文明,集聚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创造了空前的社会和谐。蕴藏着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克己纳谏、廉洁奉公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结晶,并从“以人为本、共享发
该文对自动供料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气压传动系统、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在自动供料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中,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选用S7-200 PLC作
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不准确的标题?主要是因为对标题的“首因效应”重视不够、“标题党”渗入和作风浮躁。我经常读报,发现报上不准确的标题不仅没减少,似乎还有增多之势,应该引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然后介绍了印刷标志光电传感器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现有光电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