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Sb(Ⅲ),Bi(Ⅲ)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介电性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y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变材料因其物理性质(光、电、磁等)可因外界环境(光、温度、电场等)的变化而发生可逆性变化,在光电子器件、数据存储、半导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一直在设计并合成这样的相变材料,研究中,我们发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集两种材料的优点于一体,是合成相变材料的优良材料之一。因此,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些有机胺与Sb,Bi金属卤化物进行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并培养了单晶,对其单晶结构、介电等性能进行了表征。  本文以链状有机胺为原料合成了三种化合物:(C3H7N)2SbI5(1)、(C5H16N2)2SbBr5(2)、(C5H16N2)2SbCl5(3);以环状有机胺为原料合成了7种化合物:(C7H10NO)2SbI5(4)、(C7H10NO)2BiI5(5)、(C7H17N)3BiI6(6)、(C6H10N2)SbBr5(7)、(C6H10N2)SbCl5(8)、(C6H10N2)BiCl5(9)、(C6H10N2)SbCl5(10)。并且对这10种化合物的粉末衍射、单晶结构、介电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介电性质在203K附近出现了明显的台阶状变化,介电常数的这种变化,与原子的热运动在低温时受到冻结有关;化合物2在278.3K附近发生了可逆相变,这种明显的介电各向异性归咎于N-乙基1,3-丙二胺阳离子的取向无序,由晶体的高温结构我们可以看出,N-乙基-1,3-丙二胺阳离子是沿b轴在两个位置上取向无序运动的。而其它几个化合物则通过介电性质的表征,并没有发现介电异样,说明没有发生结构相变。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国内外都对清洁化生产工艺和优质清洁燃料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然而可供选择的轻质低硫原油数量逐步减少,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面临重质高硫原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鸡骨草及其习用品毛鸡骨草的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bcL序列(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亚基基因),matK序列(叶绿体赖氨酸基因(trnK)的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以及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来源的同种植物在序列遗传上的差异,同时对比不同植物(尤其是中药鸡骨草和其伪品)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差异,为建立中药鸡骨草的DNA条形码奠定基础,并为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中草药)提供参考依据。方
基础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是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研究者或教师教育者要摆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