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析了三个密切相关的课题:中国外交政策的概念研究,中国外交政策中邻邦政策的作用,以及习近平领导时代中蒙关系分析。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包括中蒙关系背景和中国在蒙古投资的障碍。例如,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8月依次访问蒙古,说明了中国对邻国的重视,对中蒙关系产生了很好的外交效果,使双方关系达到一个新高度。因此,本论文着眼于蒙古与中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法律问题,并就这一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1949年至2012年间,蒙古与中国签署的协议共签订了112项协议,其中70%为协调经贸活动。但这些法律安排还不够全面,可以解决双边合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改善法律环境。第二章分析中国的邻里外交,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邻国政策的执行情况,蒙古的“睦邻友好和和平,富邻国”政策以及习近平的中国外交政策。无论从地缘政治,历史文化联系,经贸关系还是安全环境的角度来看,亚洲是对中国崛起具有战略意义的独特地区。目前,世界和亚洲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面临转型的考验。即使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亚洲仍然充满活力,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主要思想随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而不断变化。为了给自身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肯定会强调与邻国关系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的邻里政策重点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诚信,诚信,互利,包容”的新理念,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新领导上台以来,中国的邻里外交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政策规划方面,而且在外交实践手段和具体措施的创新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原则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第三章讨论“中蒙经济走廊”的建设符合三国共同利益。蒙古,俄罗斯等相关国家已经认识到,与自己的发展规划相协调。对于蒙古来说,“草原路”和“中蒙经济走廊”的协调将促进中蒙之间几个领域的深入合作,一方面促进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第四章,论文将通过“一带一路”和蒙古“草原路”项目对蒙古的这一政策进行详细的回顾。以“带路”倡议为支撑,中国邻里外交出现了一个新景象,其特点是通过管理和规划求稳定。新邻里政策的目的是为实现“二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许多有关国家已经回应或参加了中国的“带与路”倡议,包括蒙古;而蒙古的“草原路”战略则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与蒙古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战略之间的“带带与道路”与“草原之路”的相互配合,必将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升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两国。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需要具体说明合作项目,客观评估这两个战略存在的问题将对两国未来的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