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代青少年在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总体改善的同时,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随着政府职能转移的深入推进,政府作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主体外,非营利组织、企业、社区和个人作为协同治理的主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社区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在青少年事务中的角色和功能,分析各主体之间协同增效、服务转移、互为补充的关系模式,并从苏州市吴中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现状出发,调查分析协同治理的整体格局没有形成和各主体功能发挥不充分的具体问题,分析各主体层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即政府主导推动,非营利组织承接实施,企业、社区和公民个人等社会治理要素共同参与监督的青少年事务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