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一直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尽管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得到逐步推广,但各种农用化学品的投入量也急剧增长,由此引发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升级。农村环境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城市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笔者认为对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一些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国内外农村环境现状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环境产生的背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带来的危害等进行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民自身环保意识薄弱、基层干部对环保意识的重视不足、乡镇企业对环保意识的淡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体制、农村自身经济落后、政府外界投入有限等。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危害人畜健康、制约农业发展、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等。同时,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借鉴国外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对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以及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经验值得学习。国内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比如“苏南模式”、“浙江模式”、“江西模式”等采取的调整乡镇布局结构、集中处理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捆绑使用涉农资金等治理经验值得借鉴。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了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原因、危害性等,探索出了农村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原则、对策措施。再者,通过四川盐亭县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案例,具体说明了农村环境的治理情况。本文提出的治理方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新农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