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虽然经济高速平稳发展,但同时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碳减排和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居民消费碳排放已然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研究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政府致力于达成“碳减排—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共赢局面而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全文共包括四部分研究工作。(1)针对已有关于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相关关系未得出一致结论的研究现状,本文首先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利用IPCC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居民直接碳排放量和间接碳排放量;运用差异性测度方法研究了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总碳排放量间的关系。(2)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本文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引入收入、收入差距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构建出“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影响”的数理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国家统计数据从全国和区域层面进行模型应用研究。(3)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估计出包括收入和收入差距在内的各个影响因素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量的影响情况。(4)针对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研究,为弥补统计数据在微观层面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中部农村地区的调研访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间存在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2)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取决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大小关系;收入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取决于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以及收入差距和人均间接碳排放间的变动关系。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全国及区域层面越来越多的省份都不能再寄希望于通过“提高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量”这一良性机制,而更加迫切地需要谋求其他碳减排方式。(3)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发现提高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使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减少的共赢机制不能达成。(4)针对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具体来说,家庭年收入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健,但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节能意识越高;节能意识不仅对直接碳排放具有直接的正向显著影响,还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对直接碳排放量具有间接的正向显著影响;家庭年能源消费支出为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特征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和生活质量对直接碳排放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节能意识仅对薪柴使用产生的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节能政策认知对直接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分布阶微分方程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分布阶微分方程可以很好的模拟遵循幂律的混合或空间灵活变化的复杂过程,所以对分布阶方程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提出了两种数值方法来求解空间分布阶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第一种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空间分布阶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左端时间分数阶导数.对于空间分布阶项,我们采用中点求积法将其转换为多项空间分数阶导数.接下来用分段线性多项式构造节
《易经》历来被称为“群经之首”,而汉代又是中国经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以往对汉代之《易经》研究多集中于易学思想和易学家,而专门讨论汉代习《易》者地理分布的尤在少数。
人是生物界中一种特殊的存在,除了作为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一些生物类属性之外,人类还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属性,即人是一种具有理性的存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包括
图像目标提取在计算机视觉的各种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在图像编辑、视频分割、目标追踪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进行目标提取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图像分割问题,如何利用图像分割的结果准确地提取出图像中的目标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不同人对图像分割的要求不一样,只能生成单一分割结果的分割算法似乎已经不能适用于处理图像分割问题。因此,多层次图像分割算法相继被提出。多层次图像分割算法的结果是一个树型结构,通过将该结构
“亡人”,是秦帝国时期一类重要的社会群体,常见于出土秦简及传世文献的记载中。本文以秦简为中心,按照逃亡类型将秦“亡人”分为五类:奴婢逃亡、隶臣妾逃亡、刑徒逃亡、平民
传播是文学存在方式的证明和价值实现的主要手段,戏曲传播尤其如此。作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西厢记》以其饱满先进的主题内容、生动鲜明的艺术风格、细腻紧凑的叙事方法,历经数百年的传播仍不失其受众,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放眼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历史与传播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而研究《西厢记》传播兴盛状态和衰退形势下受众的心理及选择行为,对于把握现代传播语境下戏曲和文本的生存状态、开
语义地图模型是表征跨语言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关联模式的差异与共性的一种分析工具,有经典语义地图与数学模型语义地图两种绘制方法。最初主要运用于语法意义的跨语言比较研究,近年来也逐渐运用于实词的语义研究,研究范围也扩大到了语言类型学视野下单—语言内的语义与语法分析。虽然目前尚未广泛用于汉语研究,但鉴于汉语方言众多、历史语料丰富,以张敏为代表的学者提出语义地图能够为汉语语义语法的类型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政府对于环境污染容忍度的降低,由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低碳、绿色的新增长模式,由强调增长速度转变为强调经济增长质量迫在眉睫。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都在紧抓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工作,出台一系列廉政新规定,抓住无数“大老虎”和“小苍蝇”,使得党内政治生态得到良好的净化。在目
《西汉年紀》是南宋學者王益之代表性史學著作之一。該书共三十卷,内容多篩選自《史記》、《漢書》、《兩漢紀》、《資治通鑒》,並將諸史料按照年代順序予以重新編排,分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