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虽然经济高速平稳发展,但同时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碳减排和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居民消费碳排放已然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研究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政府致力于达成“碳减排—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共赢局面而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全文共包括四部分研究工作。(1)针对已有关于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相关关系未得出一致结论的研究现状,本文首先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利用IPCC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居民直接碳排放量和间接碳排放量;运用差异性测度方法研究了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总碳排放量间的关系。(2)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本文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引入收入、收入差距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构建出“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影响”的数理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国家统计数据从全国和区域层面进行模型应用研究。(3)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估计出包括收入和收入差距在内的各个影响因素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量的影响情况。(4)针对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研究,为弥补统计数据在微观层面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中部农村地区的调研访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收入和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碳排放间存在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2)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取决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大小关系;收入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取决于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以及收入差距和人均间接碳排放间的变动关系。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全国及区域层面越来越多的省份都不能再寄希望于通过“提高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量”这一良性机制,而更加迫切地需要谋求其他碳减排方式。(3)针对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发现提高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使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减少的共赢机制不能达成。(4)针对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具体来说,家庭年收入对直接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健,但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节能意识越高;节能意识不仅对直接碳排放具有直接的正向显著影响,还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对直接碳排放量具有间接的正向显著影响;家庭年能源消费支出为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特征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和生活质量对直接碳排放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节能意识仅对薪柴使用产生的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节能政策认知对直接碳排放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