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吴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小说、艺术评论等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发表于1927年的著名意识流及女性主义小说《到灯塔去》以其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而著称文坛,为她奠定了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的地位。 本文着眼于吴尔夫一向提倡的非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对人类心理关注等特点,尝试从心理分析角度出发,运用荣格有关自性的论述,来探讨小说的女性主义思想内涵。文章通过对小说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心理分析,试论小说对自性实现过程的展示。文章认为,作为传统女性象征的拉姆齐夫人,由于完全压抑了自身的阿尼玛斯,出现心理失衡,因而是自性实现过程的失败例证,而凯姆和莉丽经过努力,采用不同方式实现了自性,因而是成功的范例。凯姆在保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同时,力图使自身的阿尼玛斯不受压制,而莉丽则释放了其女性特征,并使其与自身的阿尼玛斯结合,最后终于展现出其一直无法外露的同情心,并在画布上描绘出多年来一直未能捕捉到的景象,以此完成了个性化过程。文章同时注意到作者为突出人物形象所采用的主要意象和结构,认为灯塔、窗户、时光流逝及度假屋等物象是吴尔夫精心设计的象征物,对人物塑造起到了有效的烘托作用,也强化了作者对女性通过抗争而最终实现自性等观点的阐发。 通过深入分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吴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即女性有着内心需求,需要不断寻求并真正实现自性。